4月17日,全市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張坤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推進落實、奮力走在前列,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著力實現黨建引領力、群眾滿意度、經濟活躍度“三個上升”,矛盾糾紛、風險隱患、行政成本“三個下降”,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泰興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市長劉文榮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榮華,市政協主席徐聞仲等出席會議。 張坤指出,要認清重要性、提高緊迫性,堅決扛起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使命擔當。 要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實現“中國之治”的戰略部署,全面把握社會治理現代化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以硬核擔當和扎實舉措,全力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穩扎穩打、走深走實。 要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奮力“走在前列”的政治要求,努力打造區域社會治理的“首善之地”,讓經濟現代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要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實現“長治久安”的發展需要,用完善的機制、精細的標準、專業的方法,全面提高風險洞察、防控、化解、治本、轉化能力,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更好地促進社會長治久安。 要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回應“群眾關切”的必然選擇,通過充實治理力量、延伸治理觸角、創新治理方式,把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好,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成果。 張坤要求,要聚焦關鍵點、找準結合點,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能力水平。 要以“黨的領導”為核心,統籌社會治理大棋局。要堅持一核引領、多元共治,推動放權賦能、力量下沉,確保行之有力、務實有效,真正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 要以“機制保障”為抓手,提高社會治理精準度。要“全方位”優化聯動指揮體系,“全領域”強化風險防控體系,“全過程”細化網格治理體系,加快構建指揮更高效、權責更明確、運轉更靈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要以“法治實踐”為支撐,開創社會治理新局面。要堅持以法治理念引領發展、以法治思維履職用權、以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事事在法治的框架下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 要以“內在轉化”為基礎,增強社會治理軟實力。要加強道德引領,做到“有形”與“無形”并重;加強信用建設,做到“可信”與“可用”同步;加強文化熏陶,做到“見人”與“見物”結合,不斷增強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內生動力。 要以“人民至上”為宗旨,提升社會治理滿意度。要堅持“群眾思維”,一切為了群眾,充分發動群眾,切實依靠群眾,構建一套社會穩定機制,真正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張坤強調,要提升凝聚力、強化執行力,不斷增強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際成效。 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強化統籌協調,完善組織保障,既堅持政府“自上而下”的指導,更鼓勵基層“自下而上”的探索,從而形成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有序社會的三元共治格局。 要強化組織推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協作、形成合力,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最末端。 要注重創新治理,建立健全具有縣域特色、時代特征、泰興特點的社會治理體系,促進全民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形成。 要嚴格督導考核,壓實工作責任、細化量化目標,確保社會治理工作有序推進,加快把社會治理提高到新水平。 要加大宣傳力度,堅持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相結合、普法與釋疑相結合,主動開門走進群眾,接受群眾監督,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劉文榮要求,要打牢基層基礎,著力構建職責清晰、沉邊到底的治理架構和體系。要突出問題導向,以關鍵環節、重點領域的持續突破,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成效。要堅持效果導向,為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會上,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毛戴軍部署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建武部署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工作。市公安局、黃橋鎮、濱江鎮、元竹鎮蔣堡村、延令街道三營社區作交流發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