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初春時節,漫步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人們遠眺大江,享受“氧吧”,迎著和煦江風盡情著“森呼吸”。經過持續的環境整治和生態打造,泰興長江岸線已成為市民觀光休閑的好去處,每年來江邊參觀的團隊有100多個。 但在幾年前,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還是備受關注的違規污泥堆放點。2018年6月,生態環境部網站曝光了市濱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違規堆放污泥問題。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問題曝光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啟動應急程序,全力推進污泥科學規范處置,于2019年1月5日全部處置到位。為深刻吸取教訓,加強警示教育,我市在濱江污泥堆存原址建設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以污泥堆場問題為鏡鑒,啟動全市固廢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自我排查固廢隱患點位86個,均以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標準開展規范整改。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固廢歷史遺留問題已基本解決。 理念是行動的指引。我市牢固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產城融合、“三生”協同的標桿城市。特別是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2018年拿出50%以上的長江岸線,啟動實施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經過3年多的整治和建設,先后拆除6家小船廠、28個魚塘(養殖場)、53座建筑物和構筑物,關閉小化工等“散亂污”企業26家。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關口。作為生態環境部列入的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我市設立“長江體檢表”,“一口一策”“一河一策”整治,先后排查入江排污口377個,取締核減排口90個、整改保留236個、規范管理排口51個。設在泰興的“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等手段,構建起一張立體式監測監控網,可以對長江泰州段沿線不同類型的排口“一網打盡”。 “魚塘變成濕地,船廠變成森林,工廠變成公園,拓寬改造的江堤公路變成賽道。”“圩上田園展畫卷,詩意長江歌新曲。”如今,12公里的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全面建成,長江生態廊道拓展區建設縱深推進,完成長江岸線造林2000畝,恢復濕地3000畝,建成尾水凈化濕地工程8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8萬畝,形成獨具特色的大江風貌、濱江綠廊、圩田風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