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鼠標點一點電子地圖上的任意企業,相應的地標位置、企業的基本信息,甚至重大危險源監控、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企業安全風險分區、人員在崗在位等相關情況全部清楚顯示。 這,應該是管理者夢寐以求的數據管理系統,如今在泰興經濟開發區,隨著智慧園區2.0項目的建設完成,這一愿景即將實現。 隨著全球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入應用,“智慧園區”建設已成為發展趨勢,全球產業園區逐漸向著智慧化、創新化、科技化轉變。泰興經濟開發區作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力引擎,在數字化、綠色化交匯發展的新時期,智慧園區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選擇之一。 2019年,泰興經濟開發區“智慧園區”項目正式進入施工階段,緊扣數據資源的“聚、通、用”,實施資源融合,對現有安全、環保、應急、公共服務、綜合管控預警、統計分析和封閉管理等系統進行了集成和完善。經過建設,目前,該項目共打通16個業務系統,融合3.58億條數據,對園區203家企業、25.7平方千米面積進行數字孿生建模,接入39個高空瞭望AI攝像頭及31家重大危險源企業重大危險源及中控室攝像頭數據并進行視頻AI分析,接入270個重大危險源傳感器數據及436個環保監測站點數據,并補強預警提醒及處置閉環。使用用戶覆蓋園區所有企業及區鎮崗位部門,系統用戶543名。基于平臺大數據,對園區企業安全、環保、經濟及能耗等8個維度進行全域深入分析及數據挖掘,搭建企業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平臺,引導和鼓勵園區工業企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智慧園區注重的是園區各類信息的共享、園區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園區安全的構建和保障,著重通過信息技術和各類資源的整合,將“智慧”滲透到園區建設與運營的每個細節,提升園區運營、管理能力,創新園區組織架構,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園區的可持續性發展,為園區鑄就一套超強的軟實力。在泰興經濟開發區,智慧園區2.0項目就有一些獨到之處。比如,采用數字孿生的方式,對泰興經濟開發區1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主要樓宇、廠房、設備和道路地形等進行三維數據建模,實現園區企業、視頻、重大危險源、危化品車輛等信息的三維可視化管理。又比如,依托三維GIS平臺,將科遠前期建設的三維管廊進行集成應用,通過對管廊基礎數據及動態信息的共享,實現管廊管理從“二維”到“多維”、“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轉型,以空間化、智慧化和可視化的運維,強化對管廊的綜合管控能力,進一步提升管廊運營管理效率和質量…… “智慧園區2.0項目,一方面改變了我們原有業務系統封閉、數據資源分散的現狀,通過信息資源交換與融合提高了信息集成共享程度,基于一體化平臺實現并增強了安監、環保、應急各功能的聯動。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孿生建立起覆蓋園區的三維全景地圖,改變了區內原有系統圖形可視化程度較低的現狀,實現管理從二維到三維的進階。”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潘明榮介紹,該項目讓開發區管理實現了看得到、說得清、做得到,即通過“一張圖”實現安全環保態勢的全景感知。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指揮中心基礎設施及機房建設等已完成,軟件系統平臺2022年12月已完成上線試運行,老機房遷移計劃本月底逐步分階段完成,軟件系統平臺在遷移工作完成后結束試運行,開始正式上線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