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溫室智能大棚建設場地上一片忙碌,“飛地抱團”項目加快推進,為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奠定基礎。 2月16日下午,在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飛地抱團”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著架設大棚頂部骨架,一座整齊劃一、成方連片的智能塑料連棟大棚初見雛形。據介紹,智能塑料連棟大棚將引入農業物聯網技術,可實現環境調控、水肥管理、精準施藥等技術遠程控制。 “目前在建的連棟溫室大棚面積1.5萬平方米,進度已經達到80%,這個月底全部竣工,3月初由業主進行種植。”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黨支部書記張仁平介紹,該大棚與傳統大棚相比優勢顯著,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機械化、規模化生產水平。 張錦祥在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植西瓜已有10個年頭了,今年初,他成了“飛地抱團”項目一期8500平方米智能塑料連棟大棚的首個業主。他認為,寬敞明亮、設備先進的大棚可以實現精細化生產,達到增產、提質、提高經濟效益等目的。 2022年底,黃橋鎮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破解制約村集體增收的土地、資金等難題,由地處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域的雙橋村牽頭,聯合太平、三里、前進、江堡、南垈、大張等6個村,實施“1+N”“飛地抱團”發展新模式。由雙橋村負責流轉園區核心區土地40畝,7個村共同籌資430萬元,投入建設智能塑料連體大棚2.3萬平方米。建成后的連體大棚交由園區下屬公司運營,各村按投入比例分紅。 該鎮雙橋村黨總支書記張曉飛告訴記者,目前建成的8500平方米溫室大棚已完成招租,主要種植瓜果蔬菜,在建的15000平方米溫室大棚也達成了招租意向,預計為全村年創收5萬元左右,為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起到助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