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提出,要高水平構建現代化科創體系,奮力打造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區。面對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這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任務,全市科技系統應該如何下筆繪制時代新篇?市科技局局長奚海燕表示,將強化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以建設創新型示范市為抓手,著力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創服務體系,打造行業領先的創新高地,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泰興新實踐提供更強支撐、作出更大貢獻。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奚海燕說,將大力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釋放“企業集群”強活力。做優集群,抓好鏈式孵育和梯次培育,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培育泰州市級以上科技瞪羚企業4家以上、新增市級以上工程科技研發中心8家以上。做強標桿,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鼓勵重點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加強與省產研院合作,加快濟川藥業、一鳴生物等重點企業聯創中心建設,力爭全年新增4家以上。做實服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積分機制激勵作用,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小升高”計劃,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精準支持和服務力度。 在現代化新征程中,打造區域科創“高原”,離不開戰略科技力量的堅強支撐。奚海燕表示,將大力實施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工程,夯實“全域創新”硬支撐。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我市產業發展需要,以園區為重要載體,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加快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吸引高層次人才團隊來泰建立或聯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持續推進江蘇中工高端裝備研究院、經濟開發區中試基地、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研究院的建設、投產運營,力爭全年新增1-2家新型研發機構列入省列統名單。打造離岸創新“鐘擺”模式,充分發揮園區、龍頭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離岸創新中心建設,力爭落戶在孵、加速、產業化項目50個以上。加快重大研發載體建設,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機遇,推動我市相關重點企業與現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共建,建立穩定的創新機制;利用省重點實驗室重組機遇,加快濟川藥業省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推動經濟開發區納入蘇州國家實驗室網絡體系建設。加快創新特區建設,以“高新區+”為實施路徑,加快“三基地五中心”建設,加速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匯聚,全力支持創新特區建設取得實效。 “我們還將大力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跑出‘協同創新’加速度。”奚海燕說,聚焦核心競爭力,以拉長長板、強化應用為導向,打通要素集聚、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的橫向通道。優化生態體系建設,以省創新型示范市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創建為主線,扎實抓好創新積分、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著力構建我市區域創新新體系。放大產學研效益,探索“大院大所+”、“互聯網+產學研”新途徑和新模式,全面摸排企業技術需求、合作意向,堅持精準、高效對接原則,不斷放大產學研協同效應,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力爭全年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20場以上。點燃科創項目引擎,緊扣產業鏈圖譜,由市委科創委牽頭,將部分成員單位納入科技招商體系,分別牽頭1-2個產業,會同相關園區做好科創項目和平臺的招引工作,力爭全年簽訂高質量科技合作協議60項。激活科技金融活水,常態化做好“蘇科貸”,開發“高企貸”“科小貸”,持續開展科技金融進孵化器、融資項目路演等活動,促進銀企精準對接;同時推動科創基金開展市場化運作,加快形成投貸聯動模式。打造招才引智磁場,鼓勵企業通過產業學院培育、校企合作辦學,“揭榜式”“定單式”培養一批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深化“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放大“人才新政”輻射效應,推動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三鏈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