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產業項目是經濟平穩發展的壓艙石,高效審批服務是項目快速落地的助推器。去年以來,市行政審批局以施工許可“一件事”改革為突破口,通堵點、暢節點,高效核發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施工證,“拿地即開工”“多證齊發”項目分別達到6個和11個,創造了項目審批服務的“凱萊英速度”。 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提出:“竭盡一切努力提高項目審批進度和建設速度,用盡一切手段做好人力、土地、資金、能耗等要素保障,全力為項目推進創造無障礙環境,產生更多投資量實物量。”圍繞這一要求,市行政審批局將始終堅持“審批跟著項目跑,服務圍著企業轉”,優化審批鏈,延伸服務鏈,織牢保障鏈,推動項目審批服務從“快速路”駛上“高速路”。 “審批環節是政府與企業之間互動最多的環節,政府‘放管服’的改革到不到位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審批服務上。”市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陳捷說,圍繞降本減負,該局將深化“一窗綜合”改革,推動施工許可綜窗業務向前延伸,將規劃、人防等審批事項,以及工傷保險、農民工保證金、實名制系統費用繳納等配套事項納入施工許可“一件事”聯辦范圍,公示公開辦事指南、收費標準,進一步提升集成審批水平。同時,為進一步規范中介服務、提升審批效能、減輕企業負擔,探索將非化類低風險項目立項階段涉及的能評、安評、環評及水土保持等評估事項進行并聯,試行“統一受理申報材料、同步編制評估報告、同步開展技術評審、同步完成事項審批、統一反饋審批結果”的“兩統一、三同步”審批模式,上半年在開發園區各選擇1個試點項目,力爭將審批周期從最長超半年,壓減到35個工作日左右。針對小型低風險項目,探索“承諾即發證、開工后核驗”審批模式,項目只要取得用地、滿足開工條件,作出施工圖自審承諾,即可核發相關許可證,幫助項目及早開工建設。 不僅要把審批速度提上來,還要將服務溫度升起來。陳捷表示,市行政審批局將堅持把服務發力點放在審批前端,聚焦“易辦”,開發項目報批業務指導平臺。依托“泰興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建設企業辦事服務平臺,全面整合企業開辦、項目建設、生產經營、企業注銷等涉企服務事項,細化梳理申請材料、辦理流程、示例樣表等要素,提供套餐式掌上查詢,確保企業“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減少因材料準備不足造成的往返跑問題。聚焦“快辦”,打造企業開辦審批服務中心。整合政務服務中心五樓閑置資源,建設泰州地區首個集審批服務、金融服務、商務服務、自助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綜合體、企業會客廳。設立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發票票種核定、開通社保和公積金賬戶等事項及部門全面進駐,重大項目企業設立登記只需跑一個中心、對一個窗口、登一個網站,確保6個環節“零成本、一小時”辦結。聚焦“幫辦”,擴大重大項目審批服務聯盟。將審批服務聯盟從發改委、行政審批局、各園區擴大到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審批部門,實現立項評估、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全流程覆蓋。圍繞“三比一提升”項目,優化“拿地即開工”全周期服務,建立“吹哨人”響應機制,將提前介入服務從項目落地階段前移至項目簽約階段。 陳捷告訴記者,市行政審批局還將健全過程保障機制,在高質高效、精準精細服務上找準路徑,尋求突破,強化一網通辦,在施工許可階段推行“無紙化”審批,依托工程建設審批系統,對審批數據進行全面歸集、集中管理和統一應用,實現一網通辦,線上調閱的電子材料免于提交紙質材料。同時,完善項目審批跟蹤督辦系統,拓展跟蹤督辦項目庫,明確各事項、各階段、全流程審批控制用時,對超期審批事項、30天無進展項目實行亮燈預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