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司法局工作人員走進濟川街道,為街道老人們帶來法治教育課,幫助“銀發一族”守住“錢袋子”,安心過日子。 2022年,市司法局秉持“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原則,提升全市老年人法治獲得感。全年共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65件,挽回經濟損失達225.85萬元,滿意率達98.6%。 線下+線上,提升法律服務供給。強化法律援助申請告知義務,健全完善市、鎮、村三級法律援助服務“網格”。實現351個村(社區)法律顧問與站點工作人員有機融合,積極打造智能化、立體式綜合高效多元法律援助申請模式,基于江蘇12348法網等網絡平臺,為老年群體提供“指尖上”+“點對點”的菜單式服務,方便線上自行或他人代為辦理法援申請,全年累計收到老年人線上法援申請16件。 “證明-”便民,優化首辦承諾制度。推行“承諾”制,推進老年群體貧困審核落實落細,對見義勇為、再審改判無罪請求國家賠償等情形的申請人和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免除經濟困難條件審查,并開辟法援“綠色通道”;對符合法律援助范圍的申請人適用首辦“承諾制”,事后依托信息大數據共享核查或當事人補充證明材料,確保法律援助“一次辦理”,實現減證便民。 效能×分流,構建多元援調機制。發揮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工作效能,為不熟悉信息化操作的老年人提供現場指導、幫助辦理服務,并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法援預約上門、代為受理服務21次。推進“人民調解”制度,及時將涉及家庭內部矛盾的贍養類、鄰里類等糾紛分流到村(社區)調解組織,通過人民調解員主持、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參與調解,援調結合化解矛盾,累計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 44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