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8時許,天氣冷得讓人瑟瑟發抖,羌溪河濱公園內的兵乓球健身場地“桌無虛席”,不少市民早早來到此處,揮舞著球拍,他們身穿單薄的運動套裝,儼然忘記了冬日的寒冷。“我特別喜歡打乒乓球,以前這里一桌難求,公園改造后,增加了很多桌位,現在我每天都能打乒乓球健身,身體也越來越健康,朋友都夸我越活越年輕了。”剛打完乒乓球的市民郭雪生擦著熱汗說道。 近年來,全民健身成為百姓生活的“剛需”,也成為各級人大代表關注的熱點。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聚焦聚力全民健身,市鄉聯動檢查《全民健身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督促進一步優化資源布局,構建統籌城鄉、公平可及、服務便利、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多項務實舉措接續發力,以“監督力度”傳遞“民生溫度”,以“全民健身”保障“全民健康”。 除了擴充健身器材的數量,我市還逐步提高器材“智”量。在如泰運河旁,綿延10公里的“紅色馬拉松運動環線”上,健身步道引線穿珠地連接著一個個健身廣場,一臺臺嶄新的智能健身設備引人注目。“這里是二代智能健身路徑,其器材種類包括雙位智能太空漫步機、智能腹肌訓練器、競賽健身車、太極揉推輪等十大類別。”城建惠民體育設施安裝工程負責人張東進介紹,通過健身器材上方的太陽能板,增加了對心率、消耗卡路里等數據的分析以及監測功能,為健身者進行語音數據反饋,健身者能根據統計的數據對自己的健康進行深度了解,增強了公共健身設施的趣味性,提升了運動體驗樂趣。 市人大常委會緊盯問題、傾情發力,市政府認真吸納、傾力解決,促進了我市體育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實施提檔升級17個鄉鎮(街道)多功能運動場,現每個鄉鎮(街道)都有集標準籃球場1片、20條健身路徑、室外乒乓球桌2張的多功能運動場;實施全市老舊器材的全面更新,推進全市體育設施完好率達100%,全市新增健身網點100余處;放大籌辦省運會的溢出效應,擴大市民“幸福半徑”,打造“10分鐘健身圈”:總投入850萬元新增體育場地1170個,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4.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網絡逐步健全,全民健身事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室外體育場地3683個、室內場地1252個。 我市還堅持以營造省運氛圍、提升民生質量、帶動城市發展為出發點,掀起市民健身的新熱潮。舉辦了市第八屆運動會職工部乒乓球、象棋、籃球等項目比賽。指導各機關、社團、鄉鎮等開展全民迎省運系列活動20余次,指導舉辦“省運有我共創精彩”群眾性系列主題活動10余次,參與人次突破1萬。舉辦了夏季少兒象棋集訓賽、長跑10公里接力賽、足球錦標賽、小拳王爭霸賽等賽事和“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太極劍等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53人,實施全市室外器材安全隱患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傳統體育項目健身氣功和第二套《泰興健身花鼓》進校園活動,推進學校體育場地對外免費開放。進一步支持企業建成健身活動室、籃球場等,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指標值。創新和豐富機關職工體育健身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引導機關干部職工關注骨骼健康,不斷提高健身意識和健康水平。 記者感言:對于一座城市來說,體育是活力之源、健康是幸福之基。市人大常委會緊扣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發揮職能優勢,持續打通群眾參與體育運動“最后一公里”,推動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健身設施網絡,為創建運動、健康、美好、活力之城添磚加瓦,為描繪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圖景貢獻人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