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在國慶新村七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半幅路面已完成開挖,施工人員正在加緊實施地下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為補齊居民小區污水處理短板,今年,我市投入資金約9000萬元,啟動了銀杏新村五區、陽光華府、濟川南苑等30個小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 “改造完成后,將實現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確保無污水直接排河。”市工程集中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社會事業部楊磊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以來,市政協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促進民生改善、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履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交出了一份不負時代,人民滿意的“履職答卷”。 民主評議,是市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重要方式,對于促進被評議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能具有重要作用。今年3月至6月,市政協聚焦民生關切,對城區污水治理工作開展民主評議。通過廣泛了解和聽取各方意見,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為提升城區污水治理水平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住建等部門以評議活動為契機,扎實推動城區污水治理工作。2022年,新建和改擴建城區污水主管網22.2公里,疏通雨污水管道62公里。實施了30個老舊小區改造以及30個小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 農貿市場是市民“菜籃子”供應的主要場所。今年,市政協主席會議圍繞“城區農貿市場建設情況”開展專題協商,立足大幅提升市場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獻計獻策。 在市政協的持續關注下,我市一批新建的“智慧市場”投入使用。市城投集團潤城置業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華濤告訴記者,根據市政協委員的建議,他們切實打造“泰食匯”智慧生鮮市場品牌,做好了國慶橋、姚王街道、十里甸以及荷花池等市場的改造升級工作,為市民打造安全、放心、便捷的購物環境。 以民生福祉為先,以人民期盼為念。今年以來,市政協常委會議圍繞“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開展協商,系統分析引才留才的難點與困惑,助推“雙十條”等政策落細落實;主席會議圍繞“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開展協商,從選拔、培養、管理、使用等環節務實提出對策與建議,助力打造高素質的校長隊伍;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專題協商,為提高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質效、推動全市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聚智聚力;圍繞“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實效”開展委員議政日活動,組織委員開展政策學習、走訪調研、座談交流等活動,助力民生實事辦好辦實。 記者感言:一座城市的厚度與溫度,不僅在于經濟是否發達,更在于生活其間的人們是否擁有滿滿的收獲感。一年來,市政協始終把促進民生改善作為履職重點,聚焦百姓關注的教育、養老、居住和環境提升、“菜籃子”等民生熱點難點問題,通過一次次視察調研、一件件民生提案、一條條社情民意信息,協助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辦成許多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事、好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關注民生、履職為民的初心和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