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青色的貓頭滴水精致典雅,韻味十足;深紅色的老漆木柱敦實厚重,古樸氣息撲面而來;保存完好的清朝石刻,印記清晰,似在訴說著百年前的書院故事……如此美景,不是在蘇州林園,也不是在北京故宮,而是在泰興襟江書院石刻修繕項目現場。 步入該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室外雨水管道已完成鋪設,講堂也已完成山墻挖補,門窗、木構架維修以及基層油漆粉刷。同時,書院東西兩側廊房、廂房已完成木結構以及屋面維修,書院門廳、重門修繕工作正加緊進行。項目現場負責人常富生介紹,下一步,施工人員將進行鋪設講堂屋面望磚、砂漿找平以及屋面防水、蓋瓦、屋脊等施工。計劃在本月下旬左右,將屋面施工和地面方磚鋪設完成,室外地面硬化施工結束,預計月底全部修繕結束。 據《泰興縣志》記載:襟江書院始建于清咸豐十年,由大門、重門、廂房、講堂組成,共35間,占地約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80多平方米,是我市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2019年,襟江書院及院內石刻被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由于建成時間較長,襟江書院屋面漏水、山墻開裂、墻面霉變脫殼、廊架腐蝕,影響建筑安全。此次改造,更換了破損瓦片,新增了屋面防水,更換了腐蝕木構架,并粉刷門窗,同時,將原有水泥路面更換為方磚。此外,還將清理石刻表面霉變,更換保護木框等。整個項目改造過程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最大限度還原歷史上襟江書院的原有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