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古溪鎮古溪社區三組田頭,摟草機前面摟草、打捆機后面打捆,不到一個小時,50多畝水稻秸稈全部清理完畢。 古溪社區工作人員段志軍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收割的是老百姓自己種植的農田。他們收割結束之后,社區就組織機械進行秸稈的回收跟離田,減少秸稈雙禁工作壓力。 秸稈禁燒的關鍵點是秸稈離田,不留焚燒隱患。基于這一點,今年秋收之前,古溪鎮就與安徽省靈璧縣兩家秸稈打捆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由他們統一收集打捆全鎮48000畝水稻秸稈,所有秸稈迅速離田,杜絕焚燒隱患。 打捆后的秸稈還能賣錢,變身反芻動物發酵飼料……安徽省靈璧縣鄉緣秸稈打捆公司負責人王勇介紹,摟草、打草帶運輸,一條龍服務送到草場里,每天可打捆1500捆(1500畝地)。 據悉,目前兩家公司每天提供20臺套機械服務,由古溪鎮農業農村局負責協調安排。市承云家庭農場300多畝水稻收割后,三臺套秸稈打捆機械立即進場服務,便于農場一收就耕,準備秋播。 “草打掉以后,適量的還田對以后的機耕用種量、出苗率是有好處的。”市承云家庭農場業主錢承云告訴記者,少量的秸稈還田,下一茬的出苗率就會更高,且后期抗凍性也增強了,真正實現雙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