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樁機轟鳴,挖掘機、裝載車來回穿梭作業,工人們各司其職有序施工……藍天白云下,位于泰興經濟開發區內的凱萊英生物醫藥研發生產一體化基地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 凱萊英生物醫藥研發生產一體化基地項目總投資50億元,是泰興經濟開發區引進的重大項目。項目落戶后,僅用12個小時,就實現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多證齊發”。項目審批速度為何如此快?在施工現場忙碌的凱萊英藥業(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金林最有發言權。 “今年年前,泰興經濟開發區招商人員就與我們進行過多次洽談與互訪。到了3月份,正當打算敲定簽約時,出現疫情,所有公共交通受阻。為了保證項目順利簽約落地,相關負責人帶領招商團隊,驅車2000多公里,36小時往返,沖破疫情阻隔,與我們順利簽約。”范金林告訴記者,隨著項目順利簽約,市行政審批局先后6次組織召開了專題協調會,就項目審批中遇到的困難和有關部門進行了充分交流,并給了企業具體的解決方案,直接確保了企業能在一天內“多證齊發”,讓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建設投產。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放管服”改革,不斷創優營商環境,對擬審批項目模擬審批、容缺受理,實施聯合預審、同步辦理,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實行施工圖審查告知承諾,進一步壓減事項辦理前置條件;施行申請材料“一張表單”,能部門內部獲取、流轉的,不再要求項目單位重復提交,最大限度壓減申報材料數量;建立投資項目會商機制,多部門聯動靠前服務,為企業提供涵蓋各階段審批服務事項的前期咨詢申報、系統辦理和材料流轉等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提供專人幫辦、免費代辦,更好地向項目單位提供綜合咨詢、報批輔導、跟蹤服務等全方位“管家式”服務。今年,針對項目從拿地到開工,各辦證環節一環接一環,程序多、耗時長、手續繁,企業頻繁跑腿,不但增加了企業的辦事成本與辦事難度,還可能因某一環節出錯導致開工延時的實際情況,市行政審批局又進一步打通自然資源、環保、住建等多部門,統籌協調、強化部門聯動,讓“串聯審批”變為“并聯審批”,助力企業減環節、減材料、減成本、減跑動,推動項目早拿證、早開工、早建設。 改革攻堅加速,服務效能提速。作為同樣從“多證齊發”中受益的項目,頂峰油脂(泰興)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劍說起審批效率,也不由地豎起大拇指。 頂峰油脂產業一體化總投資32億元,是目前國內投資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油脂化工一體化項目。由于項目體量大,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實行分批分期供地,市行政審批局利用土地出讓前的準備階段,先行開展“多證齊發”準備工作,形成時間最短、效率最高的審批服務“套餐”。“行政審批局在服務中,幫我們項目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投資審批計劃,包括項目的立項備案、環評、安評、規劃、施工許可,全流程采取了綠色通道,保障了我們項目的順利施工。”劉劍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多證齊發”的高效率并非一蹴而就。“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能否盡快辦結,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推進速度,是地方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市行政審批局工程建設審批科副科長朱蓓介紹,今年,我市建立了重點項目審批聯盟,全程跟蹤項目審批進度,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堵點、難點;制定出臺《關于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改革的實施方案》,在環節上細分為“項目申報、容缺預審、項目拿地、同步發證”四個步驟。通過集成推進、靶向攻堅,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式服務,實現了“網上申請、材料共享、并聯審批、限時辦結、一窗出證”。 今年,泰孚焊材、“蛋小二”等4個項目實現了“拿地即開工”,10個項目實現了“多證齊發”。瞄準四季度開工的29個“三比一提升”項目,市行政審批局將聯合多個相關部門,靠前服務、容缺預審、全程代辦,推進符合條件的項目“多證齊發”“拿地即開工”。“我局將進一步提升重點項目服務質效,優化審批流程,打好‘綠色通道、服務專班、上門服務’組合拳,打造‘泰省心’政務服務環境,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市行政審批局局長陸小莉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