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黃橋鎮便民服務大廳,市民吳曉林用半小時就將食品經營許可證拿到手。5年前,吳曉林在黃橋鎮區開了家餛飩店,相關證照今年9月份到期。3天前,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我要開餐館”窗口聯系他前來續辦相關手續。 “2017年我來辦手續的時候跑了兩個窗口,一個工商窗口、一個食品窗口,工作人員到我家去檢查,等了一個多星期才將所有執照、食品許可證辦全。”吳曉林告訴記者,這一次來換證很方便、快捷,工作人員的服務也很周到。 自2010年黃橋鎮被確定為全省強鎮擴權改革試點以來,全鎮經濟增長逆勢上揚,重大項目開發呈現井噴,小城面貌日新月異,鄉村治理井然有序,干群關系不斷密切。然而,因一些改革措施在“最后一公里”打不通,改革前一個項目行政審批需一個多月,黃橋鎮常被人們比喻為“小馬拉大車”,“責任如西瓜、權限如芝麻”,行政管理處在“功能弱、權力小、責任大”的境地。 2012年11月,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成立,內設綜合科、督查科、招投標中心三個職能科室,以便民服務中心為主要載體,實現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服務從“無”到“有”。 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丁虎生告訴記者,當時,便民服務中心有22個服務窗口,主要涉及計生、民政、企業服務、國稅、工商、社保就業等37項服務事項。每年累計為鎮區群眾辦理行政服務事項27000多件。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策應百姓需求,2018年,建筑面積達19000平方米新的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建成運行,設置了綜合科、督查科、業務科、招標科四個科室,開設60個窗口,實行“寬進嚴管”,將全鎮所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進中心辦理,并代表鎮政府承接市政府下放的91項事項政務服務類行政權力以及派駐單位的近400多項公共服務事項。同時,動員供水、供電、數字電視、電信、移動、燃氣、公安出入境和身份證辦理業務進駐中心設置窗口,實現了從“有”到“快”的轉變。 新建的便民服務中心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極大地方便了我市東部地區企業和群眾辦事。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業務科科長朱亞娣介紹,現在的便民服務中心實現了政務服務一扇門、審批服務一枚章、便民服務一窗口的改革目標。 90后大學生仇榮琪一直夢想著注冊開辦一家樂器銷售公司,毫無社會經驗的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到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咨詢。一番了解后,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他,想要開設樂器銷售公司,需要提前準備好經營場地產權證明和復印件、本人身份證等相關材料,并提供了所需材料表格。拿著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提供的材料準備表格,仇榮琪感覺很方便。 為策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8年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成立了企業項目服務窗口,不僅為初創型企業、大學生創業、返鄉農民工創業等提供創業政策咨詢、業務辦理,同時為轄區企業及新建項目提供市場準入業務的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業務的咨詢及幫辦代辦、遠程協辦全方位綜合服務,進一步提升了轄區企業的滿意度。 行政權力和服務事項進駐后,如何實現高效運行,達到真正便民利民,便民服務中心又不斷從“數量”增加向“質量”提升改革。“2018年下半年,企業項目服務窗口成立之初,一些材料審批過程相對繁瑣,一項業務需要三天才能辦結。”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翟小溪告訴記者,中心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全程電子化,進一步優化流程,同時免費刻章業務,辦理時間只要0.5個工作日。 “環境一流、服務一流、效率一流”始終是黃橋鎮便民服務中心的追求目標。為此,中心大膽試行,先后設立了24小時便民自助服務區、企業項目服務區、中介服務區、不動產黃橋分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并不斷深入推進“一件事”改革,“我要開餐館、新生兒出生、企業職工退休”等專窗順利運行。同時,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市鎮村三級聯動全覆蓋,用心打造為民、利民、便民的營商環境,實現了從“快”到“優”的轉變。 朱亞娣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通過聯動聯促,提升全科服務水平,不斷完善民生類“一件事”改革舉措,打造升級版“只進一扇門、只跑一個窗”的便民服務大超市,為黃橋“擴權強鎮”增后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