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在泰興高新區晶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現場,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流轉,加工繁忙有序。而在一年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空蕩蕩的廠房到處銹跡斑斑。 一方面用地緊張,新項目面臨無地可用的窘境,另一方面部分土地因項目停工等原因一直處于低效使用狀態,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泰興高新區的發展。“原企業因資金周轉困難破產倒閉,泰興高新區把我們引過來之后,我們就投資5億元新上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盤活了該地塊1萬多平方米廠房。”江蘇晶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經理丁江華介紹,現成的廠房讓企業投資立馬就能見效,自去年7月開始設備進場、車間改造后,10月份就開始投產,兩個月完成2000多萬元的生產計劃,今年產值已經破億元。 將“死鳥”換成“活鳥”、“笨鳥”換成“俊鳥”,盤活大量閑置低效資產,推動資源要素向產業集群集中,為產業轉型、動能轉換騰出了發展空間、騰出了環境容量、騰出了資源要素。在城區工業園區,這樣的“騰籠換鳥”也隨處可見。今年,園區內占地203畝的斯蒂爾板材地塊已全部盤活,我們和企業多次協商,先后引進燕偉門窗、佰納環保兩家企業,盤活了閑置廠房;引進中益科技公司,投資1.02億元實施電子專用材料制造項目。“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后續投產準備,投產后,每年開票銷售能夠增加1.4億元。”中益(泰興)環?萍加邢薰径麻L徐伯林說。 產業發展需要空間保障、載體支撐。近年來,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空間越來越有限,土地資源日益緊張。與此同時,一部分企業或因為各種原因處于停產關閉狀態,廠房閑置,土地荒蕪;或占用空間較大,卻產出較低。為此,我市以“畝均”效益為核心,扎實開展低效閑置用地盤活行動,推動土地資源向優勢企業、優質項目傾斜,全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我市緊扣‘畝均標尺’,大力推動‘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廣協商轉讓、兼并提效、行政推動、零地升級和整體開發等模式,抓好存量優化。”市工信局局長丁曉江介紹,“畝均論英雄”已成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揮棒”。目前,我市已制定出臺《泰興市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辦法2.0版》,增設畝均增加值、單位能耗增加值、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等三項指標,綜合評價企業效益產出。根據2021年度“五未”土地調查結果,結合企業近三年開票銷售、稅收數據,梳理形成2022年度“畝均論英雄”改革盤活地塊清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