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蘆壩港閘站管理人員魏紀林來到閘站,熟練地開啟閘門、蝶閥和兩臺飲水泵,準備抓住時機搶早潮進水,確保蘆壩港沿線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態補水需求。
7月以來,受本地降雨稀少和上游來水嚴重偏枯影響,濱江鎮遭遇歷史罕見干旱,外江水位持續走低。為保障農業灌溉和生態用水需求,濱江充分發揮沿江閘站自引、機械引水功能,搶潮引水、低潮保水,每日從長江引水五十萬方以上,確保內河水位保持在最低2米以上,滿足了濱江抗旱用水需求。
根據水文數據,長江干流上中游來水持續減少,長江大通站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出現有實測資料以來同期最枯水情。為保障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態補水需求,從7月下旬開始,濱江鎮水利站已經對洋思港閘站、蘆壩港閘站、飛鴻閘站和楊園閘站,在外江高潮的時候開啟水泵引水。對于其他沒有機械引排功能的閘站,工作人員也會在長江來潮的時候開啟閘門搶潮,確保內河水位和水質。
濱江鎮地處沿江地帶,全鎮境內江堤、港堤總長22.791公里,共有28座通江一級排澇建筑物,24座二級排澇建筑物。由于建設年代早、設計參數低,很多閘站只能由管理人員根據防辦指令,現場開閘開機,依靠內外水位差引水排水,已不能適應新的防汛抗旱工作要求。
2019年以來,我市先后投資新建、改建了飛鴻閘站、蘆壩港閘站、楊園閘站和洋思港閘站。這些閘站兼具了閘和排澇站的功能,并新增了機械引水功能,極大提升了濱江防汛抗旱能力。在2019年應對臺風利奇馬、2020年防汛二級響應和應對今年高溫干旱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預測,9月份長江上游降雨量較常年同期總體偏多1成,對旱情緩解較為有利,但部分重旱區旱情仍可能持續;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陽湖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長江中下游干流及兩湖水系江河來水偏少、水位繼續走低,旱情可能進一步發展,抗旱形勢依然嚴峻。
下一步,濱江鎮將根據旱情發展充分發揮水利設施功能,強化水源調度,必要時通過架設臨時泵等措施增加調水能力,協助農業部門抗旱保秋收。在做好防旱保水工作的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防范局部強降雨導致旱澇急轉引發次生災害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