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陵鎮禪師村,廣興螃蟹養殖基地負責人沙良正在使用無人小船給螃蟹投喂飼料。“目前,每畝有250斤的產量,效益比去年要好得多,估計能提到10%-20%之間。”沙良介紹,2016年他返鄉流轉了200畝土地用于螃蟹養殖。養殖螃蟹的過程中,他特別注重新技術應用,引進了6臺套增氧自動化設備,去年又引進了無人投餌船進行遠程控制投喂,降低了勞動強度,增加了工作時效。
據悉,2017年開始,禪師村涌現出一批螃蟹養殖戶,當時這些養殖戶由于養殖技術不精,畝均效益也不高,逐漸呈現“分散化”趨向。村“兩委”充分發揮能人示范帶動效應,找到幾家規模較大的蟹塘負責人,引導他們成立合作社,抱團發展。2017年底,村里的螃蟹養殖戶響應村“兩委”號召,紛紛加入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技術合作、設備共享、統一銷售,螃蟹養殖戶從以前的“單打獨斗”變為“抱團取暖”,培育大規格精品蟹,打造優質蟹供應基地。2018年夏季高溫,禪師村內所有的蟹塘都出現了螃蟹大規模傷亡的現象,情急之下,合作社的優勢得以顯現。
“當時,幾家蟹塘的負責人經常聚在一起商量對策。人多力量大,很快我們就想到辦法,將損失降到最低。一是增加流水,二是通過浮萍來降溫。”沙良說。
經過幾年的發展,禪師村形成了“能人示范散戶集聚合作發展”的螃蟹養殖產業發展模式。養殖戶采取現代化養殖手段,通過無人機、無人船投喂飼料,對水質進行消毒。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池塘養殖水質環境,微孔底增氧設施根據水塘情況及時增氧。通過引入一系列現代化設備,實現了養蟹全程機械化、智能化。養殖戶用一部手機就能及時了解水質等情況,科學投喂養殖,完成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螃蟹上市時,統一由合作社對外聯系銷售,養殖戶按銷售比例分紅,既擴大了銷售渠道,又解決了散戶螃蟹滯銷的問題,大家都非常滿意。“往年都是我們自己灑藥,灑得不均勻,就會導致螃蟹損傷。但今年用無人機灑藥,這種情況就相當少了。”鑫云水產養殖場鞠鑫說。
目前,禪師村水產螃蟹養殖面積達到1000畝,各個塘口畝均產量能達到200斤,還創成了“沙良牌”“棟成牌”江沙蟹特色品牌,帶動了蟹農增收致富,并成功申報泰州市“一村一品”項目。
“螃蟹加上套養的龍蝦、鱖魚,凈收益可達4000元一畝,加上規模化養殖、生態化管護,綜合品質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市場反饋相當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能人帶動優勢,積極打造優質螃蟹基地,培育優質大規模精品蟹。”禪師村村委會副主任丁鎮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