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在姚王街道江源農牧有限公司江沙蟹養殖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利用檢測設施,查看養殖尾水處理后的數值是否達標。螃蟹養殖產生的尾水含有機物和氨氮,姚王街道在招引該項目后,通過配套資金,引導企業建成47.78畝尾水處理池。采用“三池兩壩”模式,即沉淀池、曝氣池、凈化池、兩個過濾壩,每年可有效凈化養殖面積800畝。 “大概經過2個月的處理,尾水就能處理完。處理以后的尾水,可以養殖螃蟹,也可以進行農業灌溉、養殖其他魚類等。”市江源農牧有限公司生產廠長李國用告訴記者,通過這個設施,企業每年節約成本10到15萬元。 近年來,姚王街道一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理念,立足轄區內農業重大項目資源優勢,積極引導新落成項目加大農業廢水廢物回收利用,踐行“綠色化、無害化”農業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姚王街道投資過千萬元的農業重大項目有9家,在建項目3家,每個重大項目都按要求實現無污染無公害化排放。 同時,該街道還加大農業執法檢查力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在市惠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街道農業部門執法人員正在進行農資產品檢查,普及“綠色化、無公害”農資產品經營理念,守牢綠色農業第一道關口。“主要檢查了相關經營主體是否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過期失效等不合格不環保的農資產品,重點打擊毒死蜱、二溴乙烷、克百威等有害的農資產品,保障農戶購買安全放心的農藥化肥和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姚王街道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顧宇琦介紹。 除了積極推廣使用綠色農資、生物農藥外,姚王街道還著眼于廢舊農膜地膜、廢棄農藥包裝物的回收、打包、處置,發揮招引項目的資源優勢,實現“統銷統收”。市惠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除售賣相關農資產品,還負責回收利用,避免二次污染,該公司新進的打包機,每年可處理藥瓶1100多萬只、農膜地膜100多噸。 姚王街道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從糞肥還田、有機廢物利用等方面入手,不斷優化農資結構、科學施肥用藥,進一步減少農業廢物廢水產出殘留,為綠色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