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新增就業8772人,城鎮失業人員就業2855人,城鎮調查失業率2.73%……這是我市上半年穩就業工作交出的答卷。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服務提速、培訓提質、幫扶提效“三輪驅動”,大力開展“泰好就業,興業有你”就業創業服務提升行動,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全力以赴穩定就業基本盤。
服務提速、精準匹配——好就業
“選擇泰興、投資泰興、扎根泰興!”日前,市人社局局長趙新元走進江蘇省民營企業云聘直播大會泰興分會場,為高校畢業生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高校畢業生來泰面試享500元—2000元面試補貼,到泰興見習發放見習補貼,就業享500元—2000元/人租房補貼,發放6萬—25萬元購房券……”
面對疫情影響,新媒體直播帶崗成為新模式、新常態,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快捷、高效的就業服務。市人社局落實落細各項政策舉措,用實際行動擦亮“泰好就業”服務品牌,充分利用泰興人才網、“泰興市智慧就業地圖”、“泰興就業”微信公眾號、江蘇省人社一體化招聘服務系統、云智聘等線上載體的平臺優勢,組建融媒體矩陣,與全市企業構建長效對接機制,實現用工、就業供求兩端精準匹配。今年來,先后組織全市105家企業參加直播帶崗活動10場,為26家重點企業拍攝招聘宣傳片;線上平臺舉辦新春、高校畢業生、民營企業、失業人員再就業暨退捕漁民等系列專場招聘會40場,服務企業1500多家,發布用工需求信息2萬多個。
培訓提質、精準施策——就好業
創業者丁冬說:“文化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以吸納不同層次人才,滿足各類人群需求,實現村民更好就業。”祁巷村注資2000萬元在黃橋鎮打造泰州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涵蓋黨史教育、國防教育、人防教育、安全教育、科技制作、勞動實踐、素質拓展等為主題的8個大類100多個項目,帶動當地300多人就業,該創業項目已晉級江蘇省鄉鎮振興專項賽決賽。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實現充分就業的同時,更要推動勞動者高質量就業,既讓勞動者體面勞動、全面發展,也要讓項目符合發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市人社局一方面圍繞地區特色餐飲文化,以優化黃橋燒餅等地方名吃制作項目為重點,深入推進“五包”項目制培訓,培植“泰州廚技”黃橋燒餅制作培訓品牌、縱深推進就業培訓提質升級。另一方面,依托“創響江蘇”大學生創業大賽、就業富民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勞務品牌培育行動等大型賽事挖掘市場潛力,通過資金、培訓、技術支持創新創業,促進更高質量就業。今年以來,共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987人,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054人;發放富民創業貸款1540萬元,開展各類創業培訓1206人次,支持671人成功自主創業,在全市激發起“興業有你”創業熱情。
幫扶提效、精準落實——就業好
“阿姨您好,我是延令街道勞動保障協理員,根據我們調查了解,您目前處于就業困難狀態,可以報名參加我轄區內的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敲開張月琴阿姨的家門,向她詳細介紹工作崗位。如今,張阿姨如愿成為了一名社區治理人員,靠著勤勞的雙手獲得了收入。
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之一。我市落實各項就業幫扶政策,切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讓重點群體端穩端牢“飯碗”,用勤勞的雙手托起自己穩穩的幸福。一方面,保重點。實施“五進五送”就業服務專項行動,依托全市鄉鎮(街道)基層平臺372名勞動保障協理員,組建“372”基層人社服務專員隊伍,確保定向服務到村到戶到企業;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最美高校畢業生”評選、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公益性崗位開發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等系列活動。今年來,已開發見習崗位1599個,組織見習464人,退捕漁民就業安置率100%,開發公益性崗位671個,幫扶143名困難人員成功就業。另一方面,兜底線。上半年,已為2000多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987萬元,發放臨時物價補貼19萬元,發放一次性價格補貼21萬元,幫助下崗人員實現了從就業到失業的軟著陸。6月份,我市技能提升補貼政策推出“升級版”,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等級證書也可享受補貼。至目前,已為80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12萬元。
市人社局局長趙新元表示,下一步,該局將堅持民生為本、就業優先、積極作為,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以高水平服務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全力以赴守好就業基本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