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有休閑健身廣場,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這個愿望實現了。”“現在農村不僅環境衛生好,整體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大家都向往住在農村了。”日前,在姚王街道姚岱村姚前五組一個小型的休閑健身廣場內,幾位村民邊健身邊向記者聊起村里的變化。 村里的荒地變草地,環境變美麗,村民們有了更多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得益于今年年初市人代會票決產生的2022年十件實事之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是農村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以打造美麗宜居示范莊臺為抓手,加快引領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全市已建成美麗宜居示范莊臺299個、覆蓋率達12%,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對照民生實事工作方案要求,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切實把農村環境整治提升、民生實事辦實辦好。以改善村莊環境、提升村容村貌為著力點,結合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幸福河道、綠美村莊、廁所革命等評比活動,集中力量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全力打造美麗宜居示范莊臺32個,推動‘一處美’變成‘處處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潘冬子表示。 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是市人大推動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落實的一個縮影。對于群眾關注、事關群眾利益的民生實事,市人大連續三年通過人大代表投票表決的方式產生年度十件民生實事,同時成立人大代表監督小組,推動民生實事項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要堅持有效監督,對事關長遠問題,持之以恒推動落實。”這是市委人大工作會議要求。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認真貫徹落實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實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工作要求,全面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成效。2016年以來,我市3次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效優異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連續6年獲江蘇省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表彰獎勵,累計獲得國家獎勵用地計劃3000畝。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欒俊表示,將進一步增強人大意識、接受人大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繼續履行好“兩統一”核心職責,以推進集約節約用地為主線,優化國土空間、嚴守耕地紅線、強化用地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 百姓之事無小事。近年來,市人大積極推進工作創新,建立完善了民生實事項目票決“閉環”工作鏈,促進民生實事項目辦好辦實,同時強化審議意見集中督辦,推動了部門重點工作上臺階。一件件實事、一次次調研、一項項落實以更加深厚的人民情懷,更好地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反映人民呼聲,擦亮了為民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