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泰州市委書記朱立凡到我市調研。他強調,泰興市要深入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弘揚“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勇挑重擔、勇立潮頭,全市當標桿、蘇中爭第一,為泰州“站穩全省第一方陣”作出更大貢獻。我市市委書記張坤,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文榮等參加相關調研活動。 項目建設是泰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朱立凡先后來到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立體種植、長虹三杰三元高倍率鋰電研發生產、東匯生物復配添加劑研制及熱凝膠系列深加工、新蘇集團智能機械制造產業基地、栗田工業高端水處理化學品、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等項目建設現場走訪調研,深入了解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情況。他要求地方黨委政府進一步聚焦聚力項目招引建設,努力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更大力度招引落戶一批重大項目,更高水平推進項目建設,力爭以高質量項目助推高質量發展。朱立凡還實地考察了未來生態創新區、雙水潤城工程,了解生態環境保護、城市更新等情況。 調研期間,朱立凡聽取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匯報,并給予充分肯定。他說,近年來,泰興市上下認真落實省、市委決策部署,著力在產業轉型、城鄉融合、綠色發展等方面創一流、樹標桿,發展勢頭好,目標定位高,干事激情足,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積極搶抓區域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機遇、行業高景氣發展的轉型機遇,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帶出最好的隊伍,堅持鍛長板、補短板,推動整體實力實現大提升。 朱立凡指出,要聚焦開發園區,加快產業轉型。園區興,產業就興;園區強,城市就強。開發園區是泰興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要全力支持泰興經濟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同時推進黃橋經濟開發區、泰興高新區加快發展,形成“一超多強”的園區發展格局。化工產業鏈的拓展性、延伸性都很強,要增強鏈式發展這個“看家本領”,瞄準產業國際化、產業鏈現代化,深入研究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提前謀劃布局前瞻性產業,把支柱產業做實做壯。要抓好“增量、存量、變量”,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動抓重大項目,開展“畝均論英雄”改革抓質效提升,推進“智改數轉”抓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園區發展能級。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朱立凡強調,要聚焦中心城區,做強硬核支撐。從推進跨江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來看,對泰興來說,做強中心城區,具有更加緊迫的現實意義。要堅持集聚開發,聚焦群眾關心的堵點、痛點和難點,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做到點要精準、面要統籌,科學布局高端商貿、金融服務等功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塑強中心城區功能。要創新城市經營理念,以國際視野構建城市未來發展,做到功能布局上更具協調性合理性,吸引集聚更多年輕人安居樂業、扎根創業。 朱立凡指出,要聚力黃橋、虹橋兩個區域副中心,加強系統謀劃,統籌考慮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城鎮布局、生態布局,加快建設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不斷提高城鎮承載能力。要充分發揮強鎮興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持之以恒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努力打造強鎮興村富民的典型示范。要傳承、發揚、踐行好“三個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質,努力以“全市當標桿、蘇中爭第一”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張坤表示,泰興將堅決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爭先全省第一方陣、確保泰州第一位次,進一步提升標桿城市建設成效成色。做強實體經濟,打造產業轉型標桿,構建形成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集約的規模優勢、比較優勢、競爭優勢。板塊協同發力,打造城鄉融合標桿,推動主城區、副中心、重點鎮、新社區一體建設、協同發展,著力提升城鄉融合水平。注重生態優先,打造綠色發展標桿,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綠色標桿城市,讓“美麗泰興”更富魅力。堅持以人為本,打造民生幸福標桿,穩妥兜牢底線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打造品質民生,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突出價值引領,打造社會文明標桿,充分彰顯泰興“厚德開泰、奮發圖興”的多元、開放、包容和韌性,著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致力共治共享,打造市域治理標桿,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