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古溪鎮通過河渠整治、河道疏浚、河道治理、河坡綠化栽植,讓一條條“淤泥溝”變成“生態河”。
在古溪鎮錢蕩村,古馬干河橫貫東西,將錢蕩村隔成了錢蕩和薛港兩塊。而在整個錢蕩村流域內錯落著6座泵站,加上錢蕩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硬質水渠,將干河河水帶到了錢蕩和薛港這兩個小區共1958畝的土地上,澆灌著薛港的稻田麥地、錢蕩的高瓜韭菜。同時,瑞年米廠的可拆卸式碼頭也在不停運作,將老百姓辛苦大半年的收獲通過輸送帶,輸上貨船,送到遠方,帶到城里的餐桌上。
錢蕩村兩委發動全村的能人志士,籌得資金20多萬元,讓“十大橋”迎來了嶄新的模樣,F如今,小轎車、電瓶車平穩駛過,再也不用“享受”先上后下的落差感和顛簸感。橋下的錢蕩支溝兩岸過去是小溝小壑交叉縱橫,樹木倒伏叢生,一片亂象,F如今,在古溪鎮水利站的多次考察、多方籌措下,農村生態河道建設開工了。河道清淤截污、生態護坡、植樹成林多項措施并行,讓“錢蕩、黃池、薛港”這三個以水命名的小區真正變成水清岸綠的宜居小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