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虹橋鎮紀委、統戰、婦聯、政法和社會事業局等部門負責人分別走進三橋、六圩、張公等村,宣講優秀家風家訓,并與高齡老人、留守兒童一起包粽子,將端午節系列活動不斷推向新高潮。 “每逢傳統節日,我們堅持鎮村聯動,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讓群眾充分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虹橋鎮黨委宣傳委員孫剛介紹,今年端午節前夕,該鎮黨委專題研究下發了系列活動建議方案,指導各村居、部門以聯辦、協辦形式策劃開展孝老愛親、家風故事宣講、經典文化傳承、趣味競技比賽等五大類主題特色活動,豐富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內涵。 “鎮村聯動,就是鼓勵鎮機關各部門和27個基層村居發揮自身優勢、整合愛心資源,共同開展各類特色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和效果。”孫剛介紹,5月29日上午,虹橋鎮婦聯、團委牽頭組織七圩、八圩兩個村的15個家庭歡聚在虹潤濕地公園,開展了一次“粽情端午·繽紛六一”親子活動,成為鎮村聯動的“樣板”。孩子們在家長和志愿者的陪護下,興高采烈地表演了朗誦、歌舞等才藝節目,自己動手制作香囊和粽子,并參加了“重走長征路”等親子活動,體驗到了傳統節日的歡樂,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 “家風傳承,是我們指導各村居開展傳統節日相關活動的核心要義。”虹橋鎮婦聯主席徐益紅介紹,各村居普遍重視家風家訓建設,堅持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宣講典型事跡,引導全社會見賢思齊、弘揚正能量。張公村結合泰州市老齡協會工作“百佳社區”創建,邀請本村全國文明家庭獲得者朱榮庭現身說法,宣講家風故事,弘揚敬老美德,讓全村群眾受到了深刻啟迪;蔣華村和六圩村也組織志愿者宣講了本村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感人事跡,與群眾一起度過了一個更有意義的端午節。 圍繞家風建設與傳承,虹橋鎮紀委聯合三橋村黨總支開展了一次廉潔家庭建設專題講座;六圩村黨委組織黨員家庭在青蓮草場聆聽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并開展了送“福袋”活動,組織黨員在祈福亭敲鐘打卡,提醒黨員干部警鐘長鳴、清白做人。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重要內容。”虹橋鎮通石村黨總支書記焦愛軍介紹,每年端午節期間,組織志愿者和少數民族同胞一起包粽子已經成為“民族一家親”的保留節目,勞動成果全部用于慰問留守老人和困難兒童。清水村組織20名志愿者開展了一次包粽子比賽,并將粽子連同志愿者捐贈的牛奶等愛心物資送給了留守困難老人,讓他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 為進一步彰顯傳統文化底蘊,蔣華、同德、崇福、涌興等村還通過端午節習俗競答、經典誦讀、歌詠比賽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深入學習了解端午節文化習俗,爭當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帶頭人。同德村充分整合弘德志愿服務驛站、紅十字博愛家園等方面優勢資源,組織留守兒童開展了一次釣粽子趣味比賽和蛋體彩繪活動,鞏固了省級關愛兒童之家創建成果。參加活動的徐海濤小朋友高興地說,在志愿者叔叔阿姨的陪伴下,他參加了全部游戲活動,不僅增長了端午節方面的文化知識,還收獲了親情友情,收獲了從未有過的歡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