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全國婦聯表彰 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 暨家庭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揭曉2022年全國最美家庭 我市朱榮庭家庭榜上有名
具體名單如下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同時 江蘇省婦聯特別揭曉 100戶江蘇省“五好家庭”及 200戶2021年度江蘇省“最美家庭” 我市孔春霞家庭、肖鵬飛家庭榮獲江蘇省“五好家庭”;石國銀家庭、劉書龍家庭、陳維國家庭、高榮家庭榮獲江蘇省“最美家庭”。
具體名單如下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多年來,泰興市虹橋鎮張公村的朱榮庭一家人秉持“和衷共濟、成己達人”的家風家訓。 朱榮庭共有兄妹三人,最多時有13人“同灶吃飯”。長兄朱榮華早年病逝,留下一子一女。朱榮庭、周繼英夫婦始終視為己出,生活上悉心照顧,學習上嚴格要求。姐姐朱玲娣從小智障殘疾,晚年摔成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合住成員每天輪流為朱玲娣端茶喂飯、洗頭洗澡,在外工作生活小輩們一有時間就回家用輪椅推著老人出門散心。周繼英晚年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朱榮庭不分日夜地悉心照料,三個女兒和女婿更是輪番守護、竭盡孝道。
朱榮庭擔任生產隊會計期間,帶頭學技術、抓生產,糧食產量逐年攀升。但是,周繼英和孩子們從未享受到任何“特權”,每天參加勞動“拿工分”,成為群眾的好榜樣。2016年,已經退休的朱榮庭創辦了自己的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幫助本村群眾解決就業崗位20個,每人每年工資收入四五萬元左右。 朱榮庭宅心仁厚、一身正氣,全家人樂善好施、熱心公益。30多年來,朱榮庭本人資助過的困難群眾、困難學生已經覆蓋了周邊7個村民小組、總數超過了100人。侄子朱留榮退休后,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服務,還組建了一個科技宣講團,定期深入到當地的學校、村居開設公益講座,提高了群眾的科學素養和致富能力。
孔春霞是珊瑚小學一名普通教師,丈夫孔志輝自由創業,從事維修船舶工作。2008年喜結連理,育有一兒一女,夫妻二人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點點滴滴的真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 教書育人是責任,是孔春霞一路前行的動力。2020年3月孔春霞被泰興市教育局評選為“最美閱讀人”,先后被評為“泰州市教師媽媽”“泰興市優秀班主任”,連續八年被評為珊瑚小學“優秀教育工作者”。丈夫孔志輝從事維修船舶工作,對妻子的工作非常支持,為她加油鼓勁。 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倆不講大道理,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子女的成長。
肖鵬飛家庭是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他和愛人都是泰興市常周小學教師,孩子在鹽城師范學院上大學,父母已從單位退休。 夫妻二人都是中共黨員,肖鵬飛曾被評為泰興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泰州市“教學能手”。愛人周亞萍任學校副校長,被評為泰州市“最美教師”、泰州市“師德模范”、泰州市“學科帶頭人”。兒子肖睿文曾被評為江蘇省“五好少年”、泰興市“優秀少先隊員”,在省市才藝大賽中多次獲獎。 有人問,家是什么?他們覺得家是一份責任,一份擔當,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更是要以“心”經營,用“愛”呵護。
家住殷石村前石組的石國銀夫妻,已經結婚40多年了,在這40年的工作生活中,他們一直相敬如賓,相互理解。兒子石俊杰更是工作中的楷模,經常為了工作加班到深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石俊杰常說,他的成長離不開父親從小對他良好的教育和引導,父親從小教育他做人要坦誠,做事要嚴謹,要樹立遠大理想,做社會有用的人,而他也是將父親的話銘記于心,一直這樣教導自己的兩個子女。 石國銀一家人也是非常的熱心腸。2015年3月份的一天,組里的孤寡老人石金榮在外面散步時突然中風倒地,因無兒無女,路人急忙撥打120將他送往醫院并聯系村委會人員。知道這件事后,他們一家人經常去安慰老人,送去錢物、生活用品等,讓老人安心在醫院治療。
劉書龍,現年75歲,是一名有著50多年黨齡的中國共產黨員。 自退休后,劉書龍仍然用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始終不忘自己身為黨員的責任和義務。他和社區網格長組織黨員清理樓道中的小廣告、小粘貼,向周圍群眾宣傳衛生保潔意識。自備工具,加上熟練的操作,幾年下來,劉書龍儼然已是清除“牛皮癬”的專家。 此外,劉書龍還主動承擔了社區的保潔工作。他經常拎著一把掃帚,到處轉悠。大家儼然把他當作了社區的“多管局長”。“有事找老劉”,小區的居民都愿意找劉書龍辦事,正是對他的這份信任。
在陳維國的家門口懸掛著著一句話家規家訓:儉為持家之門,勤為興家之途,寬為和家之道,孝為睦家之路。 2014年,陳維國因工作需要,調至元竹鎮人武工作崗位擔任副部長職務,工作上他主動勤思考、想辦法、抓協調、促落實。連續四年獲得征兵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兩次獲得人武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7年被評為雙擁工作先進個人。 陳維國的妻子白金蘭,自從1995年嫁到這個家里,就一直秉承“百善孝為先”的理念。婆婆因病一直不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她晚上上班,白天專心照顧婆婆的生活起居,洗衣做飯,給婆婆擦身、換尿不濕,從不嫌臟和累。
作為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高榮一家一直堅持以“愛黨愛國,誠信勤儉,踏實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家訓。 高老先生年逾八旬,兒孫滿堂,生活美滿,但他委婉拒絕與子女進城生活,一心留在故土貢獻桑梓。作為一名退休教師,主動加入鎮“銀發”志愿講師團、“閱讀推廣人”隊伍,發揮自身優勢,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宣講黨的最新理論。兒子兒媳雙休時間一有空就回鎮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全體家庭成員,一有空就精心打造小花園,秉持簡單生活理念。還發動其他居民利用自家的條件,去改造和創建“美麗庭院”。在他的影響下,該社區已完成了300多戶“美麗庭院”的建設工作,同時也為村莊增加了綠色。
潤物無聲、最為致遠 家庭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場所 讓我們向身邊的榜樣學習 展現社會主義家庭新風尚
全媒體記者/編輯:馬明娟 通訊員:葉冬云 審核:丁曉軍 陳楊 監審:毛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