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對我們本次服務進行評價。”日前,在姚王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剛剛為市民翟武生解答完相關政策的工作人員主動邀請其對服務進行評價。翟武生面前的電子評價器上隨即出現(xiàn)了“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選項,他選擇“非常滿意”后說:“這個好,工作人員給我解答政策很有耐心,我打個‘好評’來表達對他們的感謝。”
提起好評、差評,不少人會首先想到網(wǎng)購的經(jīng)歷。在網(wǎng)上購物,賣家的服務與商品質量如何,是否存在夸大或虛假宣傳情況,消費者都可及時通過購物平臺作出評價。在政務服務領域,“好差評”無疑是個新詞,把政府服務水平的高低、好壞交給企業(yè)和群眾來評判,就是為了督促政府部門提供真實、真誠、真心的政務服務,為企業(yè)和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市政務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等一系列便企利民服務新模式全面推行,深受各界歡迎和好評。然而,在一些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園區(qū),優(yōu)化政務服務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或“按兵不動”,用老辦法、走老路子;或“明放實收”,只做表面文章、不見群眾得利;或“推諉扯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凡此種種,讓改革成效大打折扣。而在服務水平監(jiān)督評價上,僅靠上級督查、輿論監(jiān)督和內部自查,難以形成常態(tài)長效機制,難以反映真實服務水平。為此,我市在完善提升市級服務大廳“好差評”工作的基礎上,將“好差評”系統(tǒng)逐步下沉至鎮(zhèn)村,實現(xiàn)市、鎮(zhèn)、村三級全覆蓋,讓企業(yè)、群眾評判,倒逼“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持續(xù)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
“2020年,我市政務服務‘好差評’平臺上線,評價范圍覆蓋市級服務大廳、各分中心、黃橋、虹橋為民服務中心。為了讓基層群眾享受到更好的政務服務,至目前,市民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共340個為民(便民)服務中心辦事,均可進行‘好差評’評價,大廳評價覆蓋率達100%。”市行政審批局三級主任科員印志榮說,今年一季度,全市“好差評”評價量78782條,評價滿意率百分之百。
推出“好差評”制度,就是要樹立市場導向,將政務服務水平與績效考核、評優(yōu)評先、崗位晉升掛起鉤來,讓企業(yè)、群眾與政府部門平等對話,倒逼那些懶作為、慢作為甚至不作為的政務服務者改進服務態(tài)度、方法和質量,讓企業(yè)和群眾更滿意。“政務服務‘好差評’最終的方向還是要聚焦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優(yōu)’上來。”印志榮告訴記者,為建立科學績效考評與反饋機制,目前,該局正積極抓好評價事項的應評盡評、評價對象的應評必評,要求所有窗口工作人員積極主動引導辦事群眾,確保辦事群眾及時準確地作出評價。同時,通過日抽查、周分析、月通報、季問效,形成差評即知即改的“好差評”工作機制,從而改進工作作風,提升行政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