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城區工業園區的晨光數控機床公司,新建成的生產車間一片繁忙,一臺臺超精密數控萬能磨床逐漸成型。“生產這種機床,需要恒溫恒濕車間。2020年4月,我們公司投資6000萬元,利用廠區閑置土地,新建一棟廠房,實施了超精密數控萬能磨床項目。”江蘇晨光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磨床項目負責人呂鵬告訴記者,新廠房含有2600平方米標準生產車間及1300平方米恒溫恒濕車間,其中標準車間提供了32個高規格機床裝配工位,恒溫恒濕車間為超精密數控萬能磨床生產安裝提供了基礎。產業發展需要空間保障、載體支撐。通過“零地升級”,晨光數控年可新增開票銷售1億元。
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一方面是土地資源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閑置、低效用地長期存在,面對土地資源“緊缺”和“沉睡”的雙重問題,如何破局讓優質項目順利落地、生產?近年來,城區工業園區扭住“畝均效益”這個“牛鼻子”,區別不同對象,采取因地制宜、分類處置的辦法,做到地盡其用。在市社會福利工廠新廠區,工人們正緊張地趕制互感器訂單。據了解,這個地塊原來是揚子凈化公司,公司移址新建后,廠房一直閑置。在城區工業園區的牽線搭橋下,社會福利工廠購買了揚子凈化公司老廠區,新上了互感器、電熱絲、磁性材料項目。“通過在新廠區生產,我們增加了3個項目,2021年全廠實現銷售9200多萬元,今年銷售預計突破1億元。”市社會福利工廠副廠長陸軍說。
地生萬物,貴比黃金。為真正讓閑置低效用地“活”起來,城區工業園區一方面堅持“騰籠換鳥”,將“死鳥”換成“活鳥”、“笨鳥”換成“俊鳥”,盤活大量閑置低效資產,推動資源要素向產業集群集中,為產業轉型、動能轉換騰出了發展空間、騰出了環境容量、騰出了資源要素。另一方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存量建設用地配置,積極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保障。至目前,園區已盤活各類“沉睡”土地1232.57畝。下一步,城區工業園區將加大閑置資產盤活力度,采取增資技改、嫁接重組、協商處置等方式,逐步騰退落后產能和低效運轉企業。計劃用3年時間,盤活利用1100畝低效閑置土地,力爭每年企業畝均稅收增幅達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