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我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的第1號通告發出后,張橋鎮黨員干部、志愿者、網格員迅速集結,用責任與擔當守護一方安全穩定,筑起一道銅墻鐵壁。 敲門行動織密“微網格”。張橋鎮機關干部在接到通知后,30分鐘內全員到崗,全部進入“戰時”狀態,迅速下沉企業一線、村居小組,以“大數據+鐵腳板”模式,對重點人員第一時間排查到位、管控到位。“您好老人家,我是湯莊村工作人員,請問家中近期是否有人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有情況請及時聯系我們......”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砰砰砰”的敲門聲顯得格外刺耳。張橋全鎮上下疫線工作人員與時間賽跑,挨家挨戶、逐店逐企摸排核查返泰人員信息,12小時內累計排查出來泰返泰人員94人。在敲門的同時,還積極扮演好“宣傳員”角色,告知非必要不離泰、聚集活動非必要不舉辦等防疫事項。在焦堡村網格員焦天成的勸說下,村民焦智強與家人商議,最終延期了原本3月13日要舉辦的婚禮。微網格+敲門行動,織密了張橋鎮疫情防控工作“防護網”。 綠色通道溫暖人心。與城區相比,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比例偏高、行動不便人群多,要確保在6小時內安全、高效完成好全員核酸檢測,不僅是一道“必答題”,更是一道“思考題”。張橋鎮各村居從源頭入手,一方面對全村老弱病殘幼人群進行篩查,第一時間通知此類對象在規定的時間段到現場進行核酸檢測,并全程安排志愿者引導陪同。“請大家有序排隊,保持‘一米線’距離,給老弱病殘幼讓個位。”在西橋村核酸采集點,志愿者進行溫馨提示的同時,耐心細致做好解釋工作。另一方面,各村居還專門開辟綠色通道,對老弱病殘人群進行上門采集,確保應檢盡檢、不漏一戶。“我們村雖然是第一次組織全員核酸檢測,但村里貼心細致得服務,讓我們很感動。”薛莊村老人李美芳說。 志愿之花“疫線”綻放。“我想參加志愿服務,請問怎么跟村(社區)聯系?”“現在匡莊村工作量相對較輕,還有哪個村需要幫忙的,我可以趕到.......”在張橋鎮疫情防控志愿者群里,志愿者們的熱情超乎想象,來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識的人們,因為“志愿者”的身份走到一起。在核酸采集現場,他們幫著維持秩序、采集信息、照顧老人,他們的認真細致、耐心悉心感染了身邊很多人。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新的社會基層人士也加入了志愿服務隊伍,開展“銀杏深處是家鄉﹒同心戰疫心連心”行動,他們有的主動報名接送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有的積極為在家上網課的留守兒童提供學業輔導,一股愛的暖流在小鎮匯聚,匯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