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走進濱江鎮盧碾村,只見一畝畝新修的高標準農田橫臥田野,向遠方延伸,一眼望不到盡頭;溝渠內,溪溝整齊實用,一條田園化現代農業長廊已見雛形。 去年,濱江鎮啟動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按照“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建設標準,實施60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至目前,全鎮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管理上精心布局,嚴格質量管理、技術把控等環節,督促施工單位從嚴按照設計和建設標準規范施工。 “以前的水稻田零碎,大型機械開不進田里,耕種費力又低效。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修建了水渠、機耕道。我們的農戶就可以享受這些設施帶來的便利,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效益。”濱江鎮人大主席施峰介紹,高標準農田改造到位后,每畝可增產約50斤,6000畝共可增收30萬斤。 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市始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的重要抓手,高起點謀劃、高質量要求、高標準推進,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戴窯洼地”的難題困擾了附近居民多年。曾經這里的土地流轉給了種植戶,但夏天的一場暴雨、一次臺風就可以讓種植戶顆粒無收,改造“戴窯洼地”迫在眉睫。去年,曲霞鎮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在鎮北打通“繁榮路”逢地開路、遇河架橋,新建東西長7公里、其他道路基本硬化的機耕路網。改建一新的“戴窯洼地”抗住了去年臺風“煙花”的檢驗,很快,這里的土地有了新的流轉著,看著一輛輛耕耘在這片孕育新希望的田野上的機器來回運作,村民們感慨:過去和洪澇災害奮斗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在高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我市堅持創新試點,推動增產增效。積極申報實施各試點項目。沿江生態廊道拓展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成功申報全省首批“先建后補”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同時,積極開展低效用地復墾。在黃橋鎮2021年項目區累計投入資金130多萬元對原有低效苗圃林場實施復墾,共實施復墾項目1705畝,增加耕地面積25.68畝。田間機耕路、泵站、渠道通過項目建設配套到位,累計增加糧食種植面積1730多畝,年增產糧食1750噸以上,村集體累計減支增收約160萬元。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閭月清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市規劃新建(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32.5萬畝,爭取高標準農田全覆蓋。2021年新建高標準農田6.5萬畝,財政投資1.1465億元。近日,我市2022年高標準農田項目集中開工,新的一年,我市將圍繞“十四五”高標準農田發展規劃,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嚴格規劃設計,加強要素保障,努力打造高標準農田7.8萬畝,總投資達2.353億元,所有項目實施“先建后補”,在新街、根思、元竹、黃橋四個鄉鎮打造4.23萬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為提升糧食產能、促進農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