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傳承歷史文脈,我市啟動建設“清水潤城”一期工程,將根據《泰興縣志》及古籍的相關記載,復建騰蛟閣、西水關。
在城區環城東路、內城河與外環城河交匯處,原望江閘已拆除完畢,施工人員正在進行路道半幅封閉施工,根據“清水潤城”一期工程計劃,將在原望江閘位置依據騰蛟閣的歷史文脈復建“騰蛟閣”重現泰興十二景之一的“騰蛟嘯月”。
據歷史記載:明萬歷二十九年,泰興知縣陳繼疇拆縣署通明樓移此縣城東南角城墻上建成騰蛟閣。復建的“騰蛟閣”,閣體為三層古建筑,與水工建筑物合二為一,包括城臺、疊級花池、地面浮雕、濱水步道、浮雕墻等,并增加休憩空間,展示城市水文化,重現泰興十二景之一的“騰蛟嘯月”勝跡。
“重建后的騰蛟閣,設置兩臺貫流泵,調水能力達到2立方/秒,實現內城河與外環城河的雙向供水,改善城區河道水質。”市城投集團水利水務部負責人介紹。
同樣,位于環城西路的原西水關泵站也已拆除。據《泰興縣志》記載,西水關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四十年間,在調控內城水位、防御外敵入侵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清水潤城”一期項目中,我市將在保留西水關底部結構的基礎上整體重建。其中,上層建設仿古廊亭,內部新建4米寬擋水閘,并通過新建管涵將出水池與內城河連接,從而實現由內城河與外城河的雙向流通。
“老十景的‘西水關’,十二景的‘騰蛟嘯月’將在4個月后重現。”市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治理好后,城市顏值“翻一番”,老百姓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水韻泰興”的人文品牌也擦得更亮,泰興人更能看見歷史,記住鄉愁。(記者 何妨 通訊員 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