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在這里一次次流露;共識,在這里一次次增進;力量,在這里一次次凝聚。1月11日上午,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8位政協委員先后登臺發言,抒己見、聚眾智、謀發展,為打造標桿城市獻務實之策、為增進民生福祉建睿智之言。
市委書記張坤,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文榮,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劉榮華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領導,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徐聞仲、周桂香、薛晨光、劉建、顧愛軍及主席團其他成員、曾擔任市政協主席的老領導在主席臺就座,市級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應邀到會,聆聽委員們的發言。劉建主持會議。
說現狀,談問題,委員們開門見山、毫不避諱;提建議、出實招,委員們直奔主題、獻策獻計。“泰興紅色旅游資源整合不夠、內涵挖掘不深、綜合效益不高、品牌影響不大。”直面問題,林林委員提出針對性建議,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堅持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以“全域”為目標,“融合”為路徑,“品質”為招牌,“市場”為手段,“培訓”為落點,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把紅色旅游業做精做優。
“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是達成碳達峰目標的關鍵之舉。就用好能耗雙控政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葉章華委員認為,要積極應對壓力挑戰,主動作為謀篇布局;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園區綠色低碳發展;要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提升企業轉型發展內生動力;要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切實提升能效管理工作。
陳雅委員關注到基層便民服務的問題。她建議,以大廳建設達標獎補為抓手,促進功能提升;明確進駐時間進度表,確保應進盡進;加強隊伍建設,多途徑提高窗口人員能力素質;擴大和規范賦權事項,提高服務質效。
“區域公用品牌反映一個地區農產品質量情況,一個響亮的品牌就是一張燙金的名片,對整個區域農產品的美譽度和競爭力都有積極影響。”張峰委員代表農業農村界別發言時認為,要提質量,夯實公用品牌發展根基;要搭平臺,創新公用品牌發展模式;要拓市場,提升公用品牌價值效益;要強監管,加大公用品牌保護力度。
為加快構建和完善引領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信用體系,丁愛平委員在代表市工商聯發言時建議,多方引導,營造誠實守信輿論氛圍;政府主導,構建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商(協)會協同,強化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文明實踐是時代強音。巫秀梅委員認為,要秉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吸引力,激發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新活力,激發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源動力,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打造成群眾最熱“打卡地”,將文明實踐不斷推深走實,讓“文明之花”開遍大街小巷、村莊田園。
面對基層醫療衛生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切實保障鄉鎮衛生院健康有序運行,奚智武委員建議,推動醫共體實體化運作,有效發揮醫保支撐作用,建強基層專業人才隊伍,加強鄉鎮衛生院運營管理。
為真正把“雙減”政策落實到位,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教師安心,就完善課后延時服務,陳星委員建議,因情施策,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家長;統籌兼顧,靈活安排在校時間;多方聯動,打造快樂延時課堂。
臺上,言辭懇切,真知灼見頻現;臺下,凝神靜聽,激發廣泛共鳴。為做好大會發言準備工作,市政協廣泛征集發言材料,并專題召開了工作座談會、任務交辦會,落實了相關單位的工作任務,力求提高建言質量。本著質量優先原則,經反復推敲,認真遴選,除大會口頭交流發言外,還有11篇大會發言做書面交流,內容涵蓋我市經濟發展、城鄉建設、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的建議既契合當下實際,又著眼長遠未來,充分展現了政協委員們的“言”值擔當。
在認真聽取大會發言后,劉文榮指出,一直以來,市政協及各位委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心系發展、情系民生,開展了很多探索性、針對性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很多科學性、可行性的意見建議,為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幫助。本次大會發言材料,內容豐富、主題突出、干貨滿滿,服務大局有高度,見解認識有深度,反映民意有溫度,充分體現了政協委員們的高素質、真情懷和強擔當。對各位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市政府將認真研究、分類梳理、充分吸納、抓好落實。
劉文榮指出,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實現全年工作目標,需要大家同心同向,攜手而行。希望全體政協委員充分發揮“智囊團”和“人才庫”作用,圍繞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切實找準工作的結合點、關聯點和切入點,多為泰興高質量發展出策獻計、出力添彩。
劉文榮表示,市政府將把支持和保障人民政協有效履行職能作為重要職責,全力為政協開展工作提供條件、做好服務。更加主動做好政治協商,堅持做到重大決策、重大部署先協商后決策、先協商后實施,特別是對涉及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主動加強與政協的溝通協商,充分征求意見建議。更加自覺接受民主監督,堅持把政協民主監督作為推動政府加強自身建設、優化改進工作的有力推手,增強民主監督意識,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積極采納有關建議,大力整改薄弱環節,努力提高工作成效。更加積極支持參政議政,主動配合政協開展參政議政工作,定期向政協通報政府工作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斷增強采納意見、解決問題的實效性,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更加細致做好支持服務,加大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全力支持政協自身建設,加強政協人才隊伍建設,為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創造良好環境。(記者 蔣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