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的岸橋巍然屹立,裝滿貨物的船舶往來穿梭,卡車有序地裝載運輸……這是記者12月29日在中國鐵建首個投資建設運營公用碼頭項目——泰州港泰興港區七圩作業區公用碼頭看到的場景。
當天,來自大連長興島港的浙武188輪滿載46000噸機制砂停靠于此,在碼頭平臺上的岸橋、堆場上的場橋及運輸車輛的配合下有序完成吊裝等流水作業,不久之后,這些機制砂將運往我市周邊建材企業,用于建筑、市政、交通等建設工程中。
港口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以其集聚、擴散效應帶動促進區域產業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泰興七圩公用碼頭擁有長江岸線689米,內港池岸線476米,建有7萬噸、4萬噸、1萬噸級泊位各一個,水工結構均按靠泊10萬噸級船舶建造。項目總投資約13.25億元,由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與泰興市合作共建,被列為國家財政部和江蘇省PPP示范項目。泰興七圩公用碼頭依托中國鐵建品牌優勢,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和長江經濟帶兩大市場,將為我市打造江蘇中軸樞紐港和“港產城”融合提供有力支撐。
“2021年,我們完成吞吐量1500萬噸,完成營收5000萬元,基本上完成目標。2022年,我們的經營目標主要是完成營收6500萬元,完成吞吐量1700萬噸。”中鐵建港航局集團泰興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閔金權說。
據了解,作為中國鐵建首個投資建設運營公用碼頭項目,該碼頭主要有地理位置優、設備效率高、綠色智慧化程度高等三方面特點。其位于長江下游黃金水道鉆石級航區,碼頭前沿常年水深在-13米以上,20萬噸級船舶可減載靠泊,散貨流程系統散貨裝卸效率達2000噸/時以上,5萬噸級船舶可在24小時內裝卸完成。港區內配置的污水收集系統和污水處理站實現了污水回收處理循環利用,不讓一滴污水流入長江,同時大量使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將所有設備配備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港口作業管理高效化、流程數據可視化和碼頭運營智慧化。中鐵建港航局集團泰興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高能表示,2022年,企業將繼續補短板,建設內港池和智慧倉儲,為園區企業提供點到點的精準服務。同時,加大對外開放,為園區的外向型經濟提供通道。(記者 周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