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今年剛剛投入使用的黃橋新城學校二期教學樓,書聲瑯瑯。開闊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先進的電子教學設備,全然不是過去印象中鄉鎮小學的模樣了。
“以前的村小,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一根網線就能讓農村的老師和孩子都開了眼界。”黃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章素娟感慨。她告訴記者,黃橋新城學校小學部原先按照6軌制建設,隨著周邊新小區的建設和入住率的增加,學校教室已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去年10月,黃橋新城學校的擴建工程正式啟動,建成后小學部達到10軌制規模,能滿足學生教室的需求,同時還新增設科學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建成地下停車場,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
鄉村強,教育必須強;鄉村興,鄉村教育必須興。黃橋新城學校只是我市發展農村教育的一個生動展現。
近年來,我市將農村學校建設納入鄉鎮年度重點工作范疇,近三年累計投入3.6億元,建成黃橋新城學校一期、新市幼兒園等8所農村高標準高品質學校。加大農村學校改薄提升力度,2021年啟動黃橋經濟開發區學校、馬甸幼兒園、南沙初中等7所農村學校新(改擴)建工程,黃橋新城學校二期工程小學部2021年秋學期建成投用,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同時,堅持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名校+”“名師+”效應,組建4個學前教育集團(共同體)、9個義務教育集團(聯盟),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集團(聯盟)辦學實現全覆蓋。結合鎮街調整,將姚王小學、城東實驗學校小學部納入泰師附小教育集團,將姚王初中、城東實驗學校初中部納入濟川初中教育集團,農村學校集團(聯盟)辦學質態進一步優化。
據了解,今年,我市不斷加大農村幼兒園普惠優質發展,深入實施課程游戲化建設,加快省市優質幼兒園創建,全市農村幼兒園創成省市優質園36所,占比達94.7%。以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創建為契機,聚焦短板弱項,制定“一校一策”“一校一案”提升方案,實行臺賬式管理、項目化推進,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間差距,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達標率100%。(記者 周冰 通訊員 沈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