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城區文昌路破損地下管道非開挖修復現場,多名工人正在路面的一處小開口處施工作業,與以往大面積開挖路面維修管道的情景有著明顯不同。
“傳統的開挖修復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目前,只需要1到2天的時間就能完成修復。相比以前,成本能節約70%以上。”城區污水管網管護員葛翔說,地下污水管網如出現開裂、脫節、滲漏等問題,按照常規方案需封閉道路,開挖路面,勢必會造成交通堵塞、揚塵污染,影響市民生活,而此次智能修復,無需對路面開膛剖肚,更像是一場“無創手術”。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市政管網維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確保城區污水管網運行安全,市住建局通過招標方式引進先進技術,由中標單位以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對城區污水管道開展全面檢測。目前已檢測管網107公里,發現破損點350處,將全部采用非開挖式修復。施工人員將機器人放入污水管道,通過360度旋轉攝像頭獲取管道全景圖像,然后根據管道破損點的大小,實施局部或整體修復。局部修復時,將載有樹脂固化材料的氣囊送至缺陷處,通過加壓、固化,修復缺陷。整體修復時,將C型內襯管放置管道內,通過靜置、加熱、加壓、冷卻,使內襯管與原管道緊密貼合,實現“無創”修復。根據工期安排,地下破損污水管道修復工作將于12月底前全部完成。(記者 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