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市民吳玉峰在陽光五季小區買了一套二手房,在經辦的房產中介公司,他只用了不到半天就把過戶手續辦好了。“小孩快要上初中了,就想著到城區買套房。原以為過戶挺麻煩的,想不到這么方便。”吳玉峰感慨。
這是我市大力推行“一件事”改革的成效。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今年以來,我市著力推進不動產、新生兒出生、軍人退役、開餐館等13個重點“一件事”改革。圍繞“一張清單”,再造審批流程,設立“一個窗口”實現集成服務,制定“一套標準”,規范審批運行,為企業群眾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務。
本著“讓群眾少跑腿”的服務宗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全面推行“雙預告及預轉本”一站式做法,探索推進存量房轉移抵押“雙預告”做法,開展“我的不動產一件事”改革,通過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一體化平臺,存量房買賣雙方不再需要到政務服務中心窗口申請網簽、納稅、登記等。
目前我市“我的不動產一件事”申請入口已覆蓋主城區所有房地產開發商、金融網點、房產中介機構,全市85%左右不動產事項辦件通過“就近辦、一站式、不見面”方式辦理。儒居地產負責人曹玲在二手房市場從業十多年,她說,以前過戶要去審批中心窗口過戶、拿證、辦抵押,至少要跑4到5趟,去銀行辦理貸款也要至少跑2趟,有了不動產交易一體化平臺,現在網簽、納稅都在店里辦,去銀行也只需要一次,所有手續不用半天就可以辦完。
“我們建成了‘線上蘇小登·泰興泰e登’一體化平臺,實現了與稅務、住建、民政等部門的信息共享,與存量房交易網簽備案、納稅申報等業務模塊實時互通。”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副主任魯濤介紹,中心還提供水電氣過戶、網絡過戶、EMS郵寄等服務,確保“我的不動產一件事”所涉及到的關聯業務全程“一網通辦”。
上半年,我市制定《泰興市推進“一件事”改革工作方案》,落實牽頭部門責任,并建立協調機制,對跨窗口、跨部門事項進行橫向、縱向協調,全程參與指導、培育示例樣本、堅持以點帶面,持續加大改革推進力度。
堅持標準,推進流程融合。緊扣“一件事一次辦”,以標準固流程、促規范、提效率,對13個“一件事”材料、表單、流程深度梳理,形成標準化實施方案。針對“聯辦事項”,對各審批環節中的重復材料、過程材料進行整合與刪減,形成“一張材料清單”;對涉及子事項的辦理流程進行關聯、集成和優化,形成“一個總流程”;對各環節申報表單進行分析與歸并,形成“一張表單”。針對“單一事項”,不屬于法定要求提供的材料一律刪減,必須提交的探索實行承諾制。
石磊貴是濱江人,入伍8年,今年9月初從杭州某部退伍,因為“軍人退役一件事”的實施,他不到2個小時就完成了戶口、養老、醫療、黨團關系等轉移。“我們把與軍人退役相關的七八個部門都請了過來,大大方便了退役軍人辦事,提高了效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擁軍安置科科長江環介紹,今年夏秋季已有284名退役軍人享受到了“軍人退役一件事”改革的便利服務。
目前,“我的不動產一件事”已完成網絡平臺搭建、業務流程優化、部門職責界定、文件政策下發、全面系統培訓等相關工作。申報入口在全省率先覆蓋大廳、網點,以及政務服務網網頁端、移動端,全面對接省辦件庫、EMS、“好差評”系統。部門整合程度、流程優化程度、可辦事項覆蓋范圍在省內領先。同時,在全省率先實現存量房帶押轉移登記。
“開設農藥經營部”“設立藝術團”“開藥店”“退休”“軍人退役”等5個“一件事”實施方案,已上報泰州。其中,“開藥店一件事”實現跨部門辦理營業執照、藥品經營許可、食品經營許可、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等事項并已形成案例,獲省政務辦宣傳報道。辦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開網吧、開旅館、初次就業、新生兒等“一件事”,已形成初步實施方案。市行政審批局黨組成員、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葉魏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需求導向,梳理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以及高頻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多企業群眾。(記者 黃帥 通訊員 沈新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