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加緊安裝調試、物料車輛來回穿梭……連日來,位于虹橋工業園區的百澄特種鋼管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鉚足勁加緊施工。
百澄特種鋼管項目總投資5.07億元,于今年4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從目前建設情況來看,預計11月份中旬正式投入生產。”江蘇百澄特種鋼管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韓飛介紹,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2萬噸石化不銹鋼管、300噸鈦合金管的生產能力。
今年年初,百澄特種鋼管制造公司決定擴大產能。項目立項后,立即進入重大項目審批通道,我市采用容缺受理的方式,幫助企業實現了“拿地即開工”。“我們通過容缺預審辦理了總評圖的審查和施工圖的預審查,以及用地預審,3月26日五證齊發后,一周內就然讓企業領取了施工許可證。”虹橋工業園區服務中心副科長錢景告訴記者,通過容缺受理,企業手續相比以往縮短了兩個月的時間。
營商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隱形發動機”,是企業創新生存的土壤,對一個地區育先機開新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我市制定出臺了《泰興市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30條》,細化形成90項任務清單,有力推動了重大項目的提速加力。
隨著審批服務的提速,矗立起座座高大的塔吊,陣陣機械的轟鳴,奏響了加快項目建設的號角;一柱一石、一磚一瓦,壘起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涌動著不竭的發展動力……深秋時節,泰興大地依然是郁郁蔥蔥。秋風微涼,卻吹不走項目建設的熱潮。今年1—8月,全市5億元和3000萬美元以上新竣工項目24個,項目數列泰州市第1位。
GDP千億臺階之上,泰興如何做大做強做特產業,增創跨越爭先新優勢?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項目為王、質量至上的理念,把培育產業鏈或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特色作為項目大突破的方向,加快推進產業發展高端化特色化。今年制定《泰興市產業強市特色發展“123”工程實施方案》,明確特色產業發展總體思路,重點發展精細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節能環保、農產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新能源等六大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力爭“十四五”期末,形成1個千億級、2個500億級、3個百億級為支撐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項目。江蘇科奕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泰興經濟開發區內一家專注共聚樹脂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科技型企業,主要生產“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共聚酯彈性體TPEE”、“工程塑料PBT”、以及“四氫呋喃THF”等。項目總投資10.2億元,今年8月,企業一期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
“我們公司生產的共聚樹脂系列產品采用先進工藝,生產具有高附加值、高產出率、高穩定性的共聚樹脂材料,生產中充分回收利用溶劑及余熱等,從源頭減少三廢產量,實現清潔生產,符合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江蘇科奕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磊介紹,企業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一方面可用于高溫線纜等汽車軌道交通,另外一個為可降解材料,將有效解決白色污染的問題。
目前,企業二期項目正在做環評、安評等前期工作,計劃于明年動工,2023年正式投產,整個項目全部建成后,產能可達到18萬噸,產值達22億元左右,利稅1.5-2億元。
項目是工作的抓手、發展的載體、轉型的“生命線”。如果說一個重大項目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點,那么一批重大項目就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極。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落實泰州“三比一提升”要求,把特色化作為推進園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精力向項目集中、政策向項目傾斜、資源向項目集聚、服務向項目聚焦,依托特色產業強化產業鏈培植,鉚足勁頭壯鏈、補鏈,項目建設保持了“持續發力、滾動推進、質效齊升”的良好態勢。1-8月,經泰州認定,我市新開工5億元和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0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8個、高技術產業項目3個,分別占比40%和15%;特色產業鏈項目12個,產業關聯度達60%,項目質量明顯提升,利用外資明顯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有人把大項目比作“聚寶盆”,因為大項目意味著大投入、高產出。這些大項目猶如一顆顆“良種”,等到生根發芽、長大成林的那一天,泰興一定會振翅騰飛。市服務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捷表示,下一階段,我市將認真貫徹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強化“爭先、領先、率先、優先”意識,狠抓六個統籌推進,堅持在招大引強上求突破、在特色發展上求突破、在達產達效上求突破,確保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2個,新開工項目特色產業關聯度達70%以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助推泰興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記者 周冰 蔣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