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總投資5.07億元的江蘇百澄特種鋼管制造項目,鋼結構廠房的頂棚吊裝即將結束,預計9月底可以試生產。江蘇百澄特種鋼管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軍對泰興的營商環境深有感觸:“開工前的所有手續辦得很快,政府派了專人來服務,比我們預期快了兩三個月,這為企業盡早投產幫了大忙。”
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是越來越多項目落地泰興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1個,計劃總投資185.4億元;累計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46個,實際完成投資72.9億元。這些成績,是我市錨定“四大行動”總目標,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致力打造規范、高效、便企、利民的政務服務,爭創一流營商環境的結果。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激發市場活力、厚植發展優勢的重要抓手,深化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頻繁推出各項有力舉措,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打造更優營商環境。
重大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我市積極推行施工許可階段綜合受理改革,創新“一窗綜合、兩端協同、三方聯動”工作機制,建立項目“全流程”審批高速通道。推行服務園區重大項目工作機制,成立專班,包保服務重大項目。開發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掌上督”系統,將項目審批進度情況遷移至移動端,實現項目審批數據跑、線上跟。上半年,重大項目辦結平均用時58天,比去年縮短40天。鑫常特材、百澄特種鋼等項目實現“七證聯發”,新蘇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僅用20天,再次刷新項目審批“泰興速度”。
企業開辦一站式辦齊。從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入手,開啟市場準入綜窗服務2.0版,為企業提供登記、變更、注銷、辦稅、銀行開戶、公章刻制等事項一站辦結和“全生命周期”服務。“速度+溫度”,不斷激發市場投資活力。“以前開辦企業要跑市場監管局、稅務局、銀行等好多部門,花費很多時間,現在只要半天就可以搞定了!”在市行政審批局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感慨。
推進“一件事”改革。制定并印發《泰興市推進“一件事”改革工作方案》,重點推進不動產登記、開設藝術團、開藥店等13個“一件事”,梳理形成“一表、一單、一圖”,更大力度推動減環節、減材料、減流程、減時限,高質量實現“一窗受理、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站辦結、一網集成”。“我們在全省率先實現‘我的不動產一件事’政務大廳、代辦網點、網頁端、移動端申報入口全覆蓋,85%以上不動產事項辦件實現‘就近辦、一站式、不見面’。”市行政審批局局長任斌介紹。
近日,武漢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先生通過全國不動產登記網上“一窗辦事”平臺,一次性提交跨省抵押證明材料,很快便收到線上推送的抵押登記電子證明。“便捷、高效、優質”是王先生對市政務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最直觀的認識。我市對照《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組織各部門梳理、認領45個可“跨省通辦”事項,其中19個事項已實現“跨省通辦”,成為江蘇首個完成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的縣級區域。同時,設置不動產登記、市場準入“跨省通辦”專窗,實現線上線下常態化同步辦理。
此外,推進鄉鎮為民服務中心辦件系統標準化建設,將審批管理系統向鄉鎮“1+4”平臺延伸,承接、運行下放42個標準行政權力事項。對各鄉鎮(街道)為民服務中心人員配備、賦權事項辦理情況、存在的問題及遇到的困難進行調查摸底,形成問題匯總清單,推動基層政務服務辦事環境更優化、窗口設置更科學、人員管理更規范、制度建設更健全、辦事功能更豐富。
通過一系列舉措,我市經濟工作組織能力、開發管理運營效率、涉企服務專業水平都實現了新的提升。獲評省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綜合評價、開辦企業評價、不動產交易登記評價先進地區,多項經驗做法被省、泰州市宣傳推廣。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在這條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市正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征程上繼續前行,致力打造長三角最優營商環境,增創高質量發展的比較優勢,精心培育“梧桐樹”,引來更多“金鳳凰”。(記者 黃帥 通訊員 沈新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