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中的“建筑業構件廠”是什么樣?是“黑燈工廠”還是“烏煙瘴氣”?是車間內工人來回穿梭還是人們汗流浹背的場景?6月28日,記者來到位于虹橋工業園區的泰州研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穿著干凈,在電腦顯示屏前進行人機對話,龐大的加工設備在設定好程序代碼之后自動運轉……
眼前的場景讓記者感受到,今天,以技術、創新、先進的制造能力為基礎的制造工廠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研砼建筑科技是綠色裝配式建筑項目,也是我市引進的投資超10億元的重大工業項目。該項目使用上海電氣研砼“智能建造產業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智“管”、智“云”、智“鏈”,基于工業互聯網2.0框架,采用BIM、物聯網和工業4.0技術,提出基于大規模定制、柔性生產的“數字工廠”系統智慧解決方案,解決PC構件工廠資金投入大、成本控制難、生產調節不靈活、人員管理復雜等問題,幫助建筑裝配式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得益于此,研砼建筑科技可形成年產各類綠色建筑構件15萬立方米的生產能力,與常州、如東等工廠形成聯盟趨勢。
這種智能制造、精益生產同樣體現在江蘇泰隆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上。作為企業的核心車間,該公司減速電機金工車間不僅擁有從美國、日本、韓國進口的各類高精度加工設備,去年9月份剛剛投入使用的MES麥斯系統,為公司智能化、數字化生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公司檢驗科長陳金杰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的工作計劃以及完工后的報工,全面實現了電腦化管理,實現了無紙化,產能提升20%,產品質量合格率提升1.5%。”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加速融合,智能制造已成為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近年來,市工信局搶抓機遇,引導企業以高性能數控機床、多軸聯動加工中心、智能儀器儀表、工業機器人等為重點,推動企業核心裝備升級換代,重點實施設備數據采集、數據和核心業務信息系統上云等,提升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針對重點產業,選擇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較高、提升潛力較大、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企業,建立智能車間培育庫,加強跟蹤指導,邀請專家為16家企業提供了智能化免費診斷服務。在前不久公示的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名單中,我市有6個入選,數量創歷史新高,占泰州市的三分之一,在全省縣級市名列前茅。
“今年,我市將按照規劃、目標,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和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計劃,以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智能工廠建設為重點,圍繞‘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等,加快智能化改造,推動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售后服務中的深度應用。推進數字化車間建設,引導企業圍繞裝備智能化水平、裝備互聯互通、生產過程調度、物流配送、產品信息追溯等進行車間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樣板企業’,搭建智能制造業交流平臺,為智能制造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市工信局局長燕榮華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將繼續做好“智能”文章,將建立不少于20個的智能車間(工廠)培育庫,分類分級建立培育臺賬,夯實智能制造發展基礎。(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孔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