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泰興經濟開發區121個企業清下水排口動力排放和在線監控設施全部聯網運行,標志著該園區“三位一體”入河排污口截污控制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2019年年初,泰州成為長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試點城市,其中泰興經濟開發區“三位一體”排口整治是四大示范工程之一。泰興經濟開發區入河排污口主要有工業企業清下水排口、園區雨洪徑流口、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排口等,這些排口的水排入通江河道后,經河道閘口匯入長江。如何守好園區入河排口和通江閘口?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出源頭保護、系統治理,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推動長江沿岸入河排口整治工作。
在園區內,有一大片濕地上長著水蔥和黃菖蒲等多種水生植物,這片濕地正是“三位一體”中的污水處理廠尾水凈化工程。園區現有生產型化工企業80余家,污水日處理能力11萬噸,其中工業廢水4.5萬噸,生活污水6.5萬噸。污水先后經過企業、園區兩級污水處理裝置,尾水達一級A標準后進入生態濕地緩沖區進行三級深度凈化,凈化后水質可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除此之外,“三位一體”工程還包括企業清下水防控體系、園區雨水防控體系、入江河道防控體系。
清下水是企業排出的未被污染廢水,如間接冷卻水、后期雨水等,達標狀態下由清下水系統排入河道。清下水防控體系就是在企業清下水排口安裝動力排放和在線監控設施,并聯網開發區信息平臺,出現超標時,通過自動控制體系將清下水打回企業污水處理系統。目前,園區所有企業清下水排口防控系統均已建成并投入運行。
園區雨洪徑流防控體系則是強化對園區內地表雨水徑流的管控,避免對水體造成污染,同時具備事故廢水截蓄功能,對園區106個雨洪排口建設截污井和截止閥,實施事故廢水截污回流。正常情況下,閘門處于常開狀態,雨水管道正常運營;遇到突發情況或污水混流進入雨水管道時,關閉閘門,截污井和管網可作為污水臨時蓄水池。據了解,目前園區雨水防控體系已施工完成30余個,全部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完工。
通江河是長江水污染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入江河道防控體系也是“三位一體”工程中重要的一道關卡。自排口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園區在8條通江河道安裝了21個微型站及5個標準站來監控水質情況,并將在8個閘站處建設動力回流裝置,實現事故狀態的截污回流。園區還在同步實施通江河生態化改造工程,改善河流生態系統結構,提升水體生態功能,將通江河體系打造成尾水入江的最后一道生態屏障。在北、中、南建設3座1萬平方米區域事故應急池,改造“一企一管”,進一步完善回流網絡體系。目前,工程正在積極投建中,預計今年年底完成1座事故應急池的建設并投運。(記者 蔣凱 通訊員 石志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