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經過多天的連續緊張施工,由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建設、中交二航局施工的常泰長江大橋主橋基礎5號墩沉井順利完成封底混凝土澆筑施工,標志著沉井基礎水下施工全部完成,即將轉入水上承臺及塔柱施工。
據了解,大橋建設將實現“四個世界首創”,即首創臺階型減沖刷減自重沉井基礎、首創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首創“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型橋塔、首創“鋼箱-核芯混凝土”組合索塔錨固結構。沉井封底混凝土施工是大橋建設的重大關鍵性節點,隨著封底混凝土的澆筑完成,臺階型減自重沉井基礎設計、施工各項技術難題成功攻克,實現了大橋“四個世界首創”的首個突破。
5號墩鋼沉井在長江水下入土下沉總深度為50.5米,取土方量約24.4萬立方米,施工難度大。為提升“智能化、可視化、機械裝配化”水平,提高取土效率,確保沉井下沉萬無一失,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組織5號、6號墩兩個鋼沉井施工單位中交二航局和中鐵大橋局研發了適用于粉質黏土層的電動雙頭鉸刀、氣水混合沖射破土設備、水下機械臂取土機器人等專用裝備,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在下沉過程中,共投入38臺套智能裝備,平均每天下沉45厘米,創造了粉質黏土層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紀錄。
為了確保沉井施工效率、質量和安全,針對傳統工藝存在的問題,建設單位借助先進的互聯網+、北斗、智能傳感、無線傳輸等數字化技術,構建了沉井施工實時監測系統,對沉井姿態、支撐狀態、結構應力等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研發了智能化取土裝備及集群控制系統,通過設備的遠程控制及自動化作業,實現取土深度的精確控制及沿預設路徑自動化取土行走作業,實現了沉井“可測、可視、可控”下沉。
本次封底混凝土施工為沉井施工的最后工序,封底混凝土主要起止水和承力作用。封底完成后,沉井底部將與江水“隔開”,同時大大增加底面受力面積,保持不再繼續下沉的穩定姿態。封底施工累計澆筑混凝土4.2萬立方米,相當于注滿了17個標準泳池,這樣體量的水下混凝土澆筑施工在長江上是前所未有的。封底施工完成后,沉井總重突破32萬噸,比5艘“遼寧號”航母滿載排水量之和還要重,沉井穩定性將得到進一步增強。
此次封底施工有“多、深、大”三大難點,沉井分隔成36個井孔、內井口水深65米、平面尺寸近4800平方米,混凝土澆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常泰長江大橋建設團隊攻堅克難,不斷優化施工工藝,完善施工組織,采用碎石加找平層封堵、分區進行封底混凝土澆筑的施工工藝,保障了封底混凝土澆筑質量。
今年春節,常泰長江大橋全體建設者積極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節日期間不停工,千名施工人員留守施工一線,既減少了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的人員流動,又充分搶抓了進度。(記者 張宏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