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2600萬元,完成固體廢物填埋場地環境修復。其中,固體廢物采用“止水帷幕+風險管控”技術方案處置,地下水采用“地下水抽提+長期監測”技術方案進行修復。
自2020年1月1日起,園區在危化品運輸車輛已實現“專場停放、專道通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將普通車輛和人員一并納入到封閉管理中,實行全要素、全過程的封閉管理。……
2019年年底以來,泰興經濟開發區生態管理措施不斷,加緊以環境治理留住“綠水青山”,用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
追求綠色GDP,實現綠色增長,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這幾年,我們開發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以刮骨療傷的決心解決歷史累積問題,濱江污水公司堆存污泥、一號橋污染地塊等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銷號。舉一反三,園區主動排查出15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投入超過10億元。按照‘國家級生態園區’創建要求,統籌推進沿江生態、生產、生活規劃建設,區內敏感目標動遷基本完成。積極打造園區綠化廊道、生態公園、生態隔離帶、河流生態防護林系統、長江生態濕地和綠化景觀建設,構建沿江綠色廊道網架,不斷改善園區生態環境,改進周邊群眾生活環境,打造‘美麗園區’,讓老百姓共享更多的‘生態紅利’和‘發展福利’。”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朱為祥告訴記者。
按照生態標準進行管理和整治,不僅是一場持久戰、拉鋸戰、攻堅戰,更是一次精神領域破舊立新的思想變革。近年來,泰興經濟開發區堅持“安全第一、環保優先”,提升園區安全本質與環境質量,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和支撐園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推進安全生產治理現代化。完善長效常態機制,加快構建以安全責任、本質安全、部門聯動、封區管理、應急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化工企業全鏈條安全治理體系。另一方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堅持源頭防控和末端治理“兩手抓”,加快完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完善環保基礎設施,放大“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效應,促進資源多級利用,強化環境信息精準監管,持續深化園區綠色轉型。
同時,圍繞智慧化園區和循環化園區打造,泰興經濟開發區在創成“國家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的基礎上,按照實戰化要求完善智慧園區功能建設,集成安全、環保、港口等11個方面資源,實現重點防控面智能預警和分析評價,打造“透明園區”。建成河道水質監測站點21個、區域大氣監測站點56個和危廢動態管理平臺。積極構建應急救援體系,投資2.17億元打造全國一流的重型化工救援編隊。投資25億元建設規劃面積達2600畝的靜脈產業園,一期工程已建成投運,所有污染物不出園區都可實現自我消化。
多管齊下,園區產業層次得到不斷推進。目前,對于產業關聯度低、安全環保整改不達標、產出效益差的低端產能予以淘汰,全區已關停落后企業41家,為優質項目騰出發展空間和環境容量。此外,近三年累計否決擬落戶項目78個、總投資682億元,共實施技改項目208個,有力助推企業提檔升級。(記者 周冰 通訊員 丁海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