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事業是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重大載體,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根本保障。2月4日,市住建局局長王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的要“彰顯城鄉宜居之美”“提升城鄉協調發展水平”“提升‘建筑強市’的含金量和影響力”,住建部門作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將把全局上下的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敢想敢干的決心,拿出敢破敢立的勇氣,用新的發展理念來規劃、引領、推進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
老城更新和新城建設是我市近年來城建工作的重點。在工作中,我市正順應當前城市發展方式從增量擴張到存量轉型的趨勢,北部新城重在創特色、增亮點,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南部老城重在舒緩空間、有機更新。“按照‘思路上體現惠民、空間上體現疏解、功能上體現補短、建設上體現精致、動遷上體現陽光’的要求,我局已建立‘陽光征收’信息系統,提高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透明度,切實提升房屋征收工作效率。持續鞏固提升物業管理專項整治成果,完成張陳新村、商井新村等27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老百姓得實惠、給老城區添活力。”王東說,在城市治理上,將按照物業管理鞏固提升的要求,在繼續推進專項整治的同時,對去年完成整治的120個小區723個整治事項進行全面回頭看,組織物業服務、業主委員會建設、小區環境整治、電梯安全和消防安全五個攻堅小組,對整治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攻堅,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專項整治工作帶來的變化。
近年來,我市在推進骨干道路建設的基礎上,城區內部支次路網、路網密度也在不斷完善,城市交通環境明顯改善。與此同時,道路建設帶動了市政管網建設,有力支撐了泰興城市的空間拓展。王東介紹,今年,市住建部門也將圍繞城建重點項目,精心組織永豐路、鼓樓路等道路改造建設,啟動長征路南延工程前期工作,暢通城市動脈;實施朝陽路、玉園路等道路微循環建設,疏通毛細血管。大力推進“建綠、補綠、增綠”工程,加快“雙水潤城”項目建設,完成仙鶴灣風光帶、羌溪河濱公園等5個公園綠化改造提升項目,實施大慶路、江平路等5條道路綠化工程,新建仁慧路與江平路節點等3處小游園,構建開放便民的城市綠地系統,實現綠化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完成城區1中心2固定避難場所改造,滿足應急避難要求。高效推進鎮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新開工建設47個行政村的污水管網建設,有效提高污水收集率。“污水管網是一座城市的‘靜脈血管’,關系著整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王東說,在做好地上項目施工的同時,也不忘地下工程推進力度。住建部門將積極推進污水整治三年計劃,實施鼓樓東路、國慶中路等8項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工程,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進污水支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47處,加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應收盡收”。
城市向往功能提升,農村渴望綠色潔凈。王東表示,市住建部門還將加快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步伐,進一步優化城鄉建設布局,提升小城鎮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集聚力。建立農村危房預警機制,深入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并有效處理新增住房安全問題。有序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創建,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改造提升公共基礎設施,內外兼修,提顏增質,彰顯鄉土風貌。加大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力度,抓項目推進,抓特色塑造,突出串點聯線、聯線帶面,形成泰興特色田園鄉村美麗畫卷。(記者 周冰 通訊員 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