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冬,歲近年關。這幾天,在江蘇先進技電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的施工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目前,檢測大樓已經封頂,研發大樓正在進行基礎施工。
江蘇先進技電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總投資3億美元,將建設國際先進半導體潔凈生產車間,引領國際領先技術及生產工藝。作為產業龍頭項目,可帶動一批上下游關聯企業落戶,形成產業集聚,實現國產化首臺套設備,填補國內空白。項目達產達效后,可形成年產半導體高端裝備去膠機、退火爐200臺(套)的生產能力。“這個產品目前在世界上處于先進水平,可以達到10納米級,生產后帶來的稅收達3億元,年銷售在22億元左右。”江蘇先進技電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振強說。
重大項目緣何落子泰興?這一切,源于服務,歸于服務。近年來,泰興高新區一直致力于打造人才高地、產業高地、資本高地、創新高地,全面整合各方面優勢,促進產業鏈與人才鏈、創新鏈、資本鏈有機銜接。“現在,我們從重大項目的落戶、手續的辦理,都由專業的人員實行一站式服務、全程跟蹤;項目的建設過程,都由負責人掛帥,專業人員進行全程服務。”泰興高新區項目建設部部長陳衛介紹,目前,區內理想萬里暉、中智電力、納新新能源等一批高新項目相繼開花結果,一個以節能環保產業為重點基礎產業、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產業為戰略特色的產業高地在園區初具雛形。
和先進技電不同,長虹三杰新能源可以說是南北共建的典范。12月27日,在長虹三杰三期鋰電池擴產項目的化成車間,技術人員正在對新上的智能生產線進行安裝調試。該項目僅設備投資就達2.5億元,通過購置電芯自動分選機、電池組點焊機等生產設備,新增兩條國際先進的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及六條智能化PACK生產線。投產達效后,可形成新增年產2.7億安時及300萬套1.3億安時電池模組的生產能力。
長虹三杰新能源是黃橋經濟開發區與江陰南北共建跨區合作,最早引進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企業在智能制造和產品前伸后延等方面不斷發力,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通過九個月的建設,我們第三期工程目前已基本實現連線貫通,建成之后的智能化無人化車間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明年整個三杰新能源產值將超過10億元,在十四五期間,三杰新能源還會投入20億元左右,再建4GW產線,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清欣說。
今年,黃橋經濟開發區聚焦項目建設“三比一提升”,持之以恒推進重大項目開發建設。聚焦5億、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加快江蘇卓普、東圣熱凝膠、華揚液碳等項目的批報進度,促進項目早日開工建設。重點跟蹤近兩年新竣工的36個項目,加強經濟運行監測,推動東方九天、光科真空、藍帕閥門等一批項目切實提高項目達產達效率。黃橋經濟開發區招商部部長葉曉峰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做強‘兩聚一鏈’特色產業,強化項目招引建設力度,不斷做大電動工具電器用高倍率鋰電、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鏈、高端智能裝備研制產業集聚,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經濟航船行穩致遠,社會畫卷和諧美麗。重大項目既是“穩定器”,更是“推進器”。
回望2020年,我市以園區特色化發展為主線,精心繪制產業鏈圖譜,強化產業鏈配套,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緊扣項目建設“三比一提升”,突出專業化、產業鏈招商,綜合開展項目效益評價,暢通審批綠色通道,全力抓好重大項目招引建設和達產達效。扎實推進財稅金融、國資國企和園區體制機制等重點改革,大力破解制約瓶頸,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釋放產業發展活力。堅持政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精心打造重大研發載體和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如今,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建成投入使用,一個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泰興大地處處呈現一派火熱的建設景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一個個關乎泰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強力推進。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發展已成為特殊時期的發展共識,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挺直了“脊梁”。而與這一個個壯觀場景相呼應的,是一組組經濟“飄紅”數據。經泰州認定,我市今年累計新開工5億元和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3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5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
進一步,“長風破浪會有時”;頓一步,“一篙松勁退千尋”。項目為王,產業支撐,我市前進的動力更足,挺進的力量更強。“泰興將始終堅定‘項目為王、質量至上’理念,以高質量的項目招引和開發,助推發展轉型,厚植發展優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榮表示,我市將重點突出三個導向:第一,堅定不移以特色論英雄。深入開展園區特色化發展三年行動,做好強鏈補鏈延鏈文章,實現一個產業繪制一份產業鏈生態構建圖譜、設立一套市場化開發推進機制、創建一個高端型科技研發平臺。第二,堅定不移以“畝產”論英雄。繼續實行項目招引月度聯審機制,開展“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因企制宜推進重組置換、退二優二等二次開發模式,著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畝均貢獻度。第三,堅定不移以實績論英雄。持續推進單月過堂會辦、雙月現場督查、季度集中開工、半年觀摩述職和全年竣工巡禮的項目建設“競賽”機制,在全市上下形成項目招引和建設“不能歇”“不能慢”“不能虛”的生動局面。”(全媒體記者周 冰通訊員 孫捷 馬宏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