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五點和下午六點,位于虹橋鎮的七圩港水面都會出現4艘專業的垃圾打撈作業船舶,保潔人員分別進入各自負責的水域,集中打撈各色各樣的河面垃圾,統一送往附近的垃圾轉運碼頭,七圩港臟亂差問題得到持續改觀。
七圩港東起虹橋鎮封祝村尖匡橋,西經七圩集鎮匯入長江,全長7.74公里,流經通石、四仙、七圩、八圩等7個村和1個居委會,主要承擔著行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由于沿線部分居民環保意識淡薄,導致七圩港沿線違章建筑問題突出、向河道拋灑生活垃圾現象較為普遍。為此,該鎮切實按照河長制工作要求,重拳開展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全面推行長效管理,七圩港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以來,虹橋鎮各村根據村域范圍和人口配比,選配專職“六位一體”長效管護人員319名,統一負責管護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公廁管理、設施維護、綠化養護、河道管護、垃圾清運等工作,并推行8小時工作制,通過提高勞動報酬等方式增強管護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在部分村居試點選聘責任心強的中心戶長擔任莊臺管理員,負責組內道路、河道、綠化的管護及公共設施維護等工作,與專業管護人員互促互補。
“利用財政獎補、社會捐助、農戶籌集等方式不斷拓寬管護經費來源,形成多元融合的資金投入機制。在市級財政獎補的基礎上,制定出臺獎補辦法,明確鎮財政根據各村人口規模,分別按照8萬元、10萬元、12萬元的標準補助到村,對年內新打造示范莊臺并通過驗收的,每個村補助15萬元。同時,通過廣泛發動群眾,逐步推行籌資籌勞,按照每個勞力100元/年的標準籌集資金,充分保障長效管護經費。”虹橋鎮副鎮長焦磊華介紹,在確保專業人員和資金到位的基礎上,該鎮還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搭建信息集成平臺,綜合執法人員、網格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通過“智慧虹橋”手機APP隨手拍,第一時間向綜合指揮平臺上傳發現的環境衛生死角、房前屋后臟亂差等問題。綜合指揮中心統一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和村居,第一時間將問題處置到位,實現信息一網采集,問題統一交辦、督辦、銷號。(全媒體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孫剛 孫紀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