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凱 通訊員 姚俊茂)“最近身體怎么樣?三分吃藥七分調理,不要勞累了……”每個周末,元竹鎮潘元村經濟合作社社長王玉華都要來到掛鉤幫扶的貧困戶陳春生家中,了解他最近的生活情況,幫助解決生活困難。
陳春生是低保戶,妻子早年病故,女兒婚姻不幸,平時生活除了低保收入,無其他經濟來源,去年底他又患上了白血病,花去家里所有積蓄。王玉華帶頭發動群眾捐款,解決了燃眉之急,給不幸家庭帶去了希望之光,目前陳春生身體狀況已有好轉。
作為潘元村的扶貧干部,王玉華總是把幫扶對象當成自家人對待,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她都要一一過問。王玉華一共幫扶3戶,通過政策兜底,其中兩戶在“兩不愁三保障”方面都已經達標,生活相對穩定。但另外一家一般貧困戶情況復雜,王玉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下,她正在多方面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幫他們在務工方面找到合適的崗位,增加他們的收入。
近年來,元竹鎮將脫貧攻堅作為最緊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到行動上,做到重心下沉、深入基層、摸清實情,用心用情澆灌脫貧希望,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圍繞穩定提高貧困農戶收入,該鎮積極引導幫扶干部深入農戶,加強扶貧政策宣傳和落實,針對貧困家庭人員結構、收入來源、健康狀況、子女教育等情況,落細落實普惠制政策,制定個性化幫扶清單。在充分了解困難家庭實際困難、個性需求基礎上,更新完善救助家庭戶檔案資料,實現“一戶一檔”。
“十三五”以來,元竹鎮累計幫助低收入農戶就業26戶,安排公益性崗位81戶,工業集聚區標房收益分配54戶。蔣鳳珠老人今年已經70多歲,老伴去世得早,大兒子入贅在河南,小兒子車禍去世,一個人依靠低保生活。考慮到她的情況后,村里就安排她到了離家不遠的鴻祥家庭農場干活。
鴻祥家庭農場成立于2015年5月,主要種植稻麥兩熟和時令蔬菜,種植面積600多畝,毛收入100多萬元。農場負責人馬美紅介紹,目前,已吸收了6名低收入農戶在這里打工,讓他們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目前,全鎮像這樣的家庭農場合作社有十二三家,再加上4家扶貧基地,共幫助近70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就近就業,提高他們的家庭收入。”元竹鎮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敏告訴記者。
至今年9月底,元竹鎮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為625戶975人,已達脫貧標準。全鎮10個經濟薄弱村累計實現年經營性收入達354.57萬元,較2016年增長63.16%。該鎮副鎮長張衛華表示,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鞏固脫貧成果上來,既實現對已脫貧人員的動態管理,又強化對返貧風險戶和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同時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深入融合,注重經濟薄弱村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切實增強村級增收“造血”功能,真正幫到點子上、扶到關鍵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