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丁衛)“年底了,村賬一定要一條一條公開。”“農村的領導班子,還是要新老結合為宜。”“扶貧資金怎么用,怎么選擇脫貧項目,要村民大會討論。”日前,在分界鎮王廠村,60多歲的村民老肖將自己對農村工作的見解一連串拋出。作為村監委會成員,老肖對村里的事情很“較真”。
而對于老肖的堅持,村民顧偉軍說起這事就會豎起大拇指:“現在對村里有意見就找村監委會,在桌面上一擺,大事小情都清楚,大家心里都明白,也放心了。”
鄉村治,則百姓安,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礎。王廠村是分界鎮村務監督探索的縮影。如今,村務監督委員會已經與村民代表會議、村委會共同形成該鎮農村權力平衡新格局,走出推進農村民主自治機制和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探索。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由原來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演變而來的,其職責是依法依規對村級事務實施監督;對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及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決定和決議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今年,分界鎮將該鎮《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考核意見》《三資管理責任清單》等匯編成冊,建立鎮村務監督微信群,公布鎮紀委聯系電話,開通村務監督委員會與鎮紀委書記“綠色通道”,及時反映監督工作受阻、違紀違規線索等問題,方便交流工作,暢通舉報渠道。同時,將村務監督和黨群議事會、“四議兩公開”有機結合,重大事項,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全程參與黨總支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決議、決議及實施結果公開等環節,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全覆蓋,提升監督實效。
監委會及其監督制度與傳統的組織機構和制度相比,實現了組織機構、人員組織、村務管理模式等突破,更關鍵的是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充分體現民意,真正落實了黨員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有效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關心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積極性。“自己人管自己人,很有作用。”采訪中,老肖說起自己的感悟,村務監督不是形同虛設,監委會成員來自群眾,大部分成員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信,相當于運用群眾的力量來解決干群問題。他說,政府為疏導民意,讓群眾有途徑反映訴求。但問題是,群眾有意見,經常不信任村干部,很小的問題,都要到鎮里、市里上訪。而村務監督的推進,幫村里化解了不少矛盾。
據了解,為做好村務監督工作,分界鎮在規范基本職能的基礎上,將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職能總結為“六大員”:做好收支“審計員”,強化財務收支合法、合規、合理,審核收入支出產生的原由、依據、邏輯關系、收益匹配等;做好工程“監理員”,注重前期調查,向村黨總支提出合理化建議,審核項目概算、參與項目招標、監督項目建設、配合工程決算,保證投資實效和工程建設高質量。對村居環境整治中公用工和扒土機支出等村民反映較多的問題,堅持事前現場拍照留痕、估算用工(機械)量、填表審批和事中監督登記、事后統計復核,既保證用工真實性,又提高用工效率,發揮環境整治“促進員”、公用支出“守門員”作用。圍繞環境整治、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做好工作推進“司號員”、工作落實“監督員”,監督村“兩委”貫徹執行市鎮決策部署力度、工作推進速度,幫助營造村民人人參與、個個有責的良好氛圍。
如今,通過落實“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分界鎮村務監督功能弱化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鎮14個村居“三資”管理更加規范,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成效明顯。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疫情防控公用工在內,各村公用工和扒機總支出比去年減少146萬元,同比下降35.3%;實施的工程項目質效得到提升,類似工程的成交價比去年下降8%;43個不合理的資產資源發包合同得到整改,合計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69.2萬元。村務監督力度不斷加大,村組干部責任心進一步增強,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凸顯。14個村居先后通過市“整潔村組”驗收,村務監督委員會“了解實情、掌握實據”的優勢得以發揮,發現并督促整改脫貧風險隱患316個;結合日常工作,解決疑難糾紛11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