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蔡良)干凈整潔的路面,整齊的攤位,琳瑯滿目的菜品分門別類擺放……日前,記者走進鼓南農貿市場,潔凈有序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以前地上到處濕漉漉的,還黏腳,現在變得好干凈。”一大早,市民李阿姨前來買菜,在蔬菜攤前挑著鮮嫩的蘑菇。
面對整潔的環境、整齊的攤位,記者便拿出了相機打算拍幾張照片,剛要按下快門時,一位攤主迅速回到了他的豬肉攤位里,把頂上的一排掛鉤拉向了一側,笑著說:“這樣拍出來會更整齊點。”
這讓記者深深地感受到:整頓后的市場,改變的不光是環境衛生,更是攤主們內心素質的升華,是變得更為融洽的市場氛圍。而隨著記者進一步了解,才明白了在這美麗蛻變的背后,包含著市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的付出。
鼓南農貿市場位于越街社區西南角,2004年投入使用,產權幾經轉手,目前為個人所有。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屬于敞開式菜場,四周為居民門面房。在整治前主要存在基礎設施陳舊、衛生狀況差、管理混亂等問題。得知這一情況后,今年,市政協“特別協商議事室”組織中共、無黨派界別和濟川街道“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邀請市場所在的社區、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和居民代表參加協商議事活動,形成協商成果并成功轉化,群眾的滿意度大幅提高。
“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由大家自己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今年以來,市政協緊扣議事室“協商”主責這一重點,在督導協商議事中,注重規范議事程序,突出關鍵環節,精準選題、深入議題、積極破題,助推補齊民生工作短板,優化基層治理。“商什么、議什么,是協商議事的前奏曲。我們關注黨政工作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采取黨政點題、委員薦題、群眾出題、網格篩題等方式廣泛征集議題,并研究確定了‘五議五不議’的基層協商議題篩選標準,各協商議事室對照標準,選取切口小、針對性強、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議題,經同級黨組織充分論證,確定了一批事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安全生產、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議題。同時,市政協按照民生專題協商議事月活動要求,結合市委、市政府‘民生幸福十大行動工程’,從重點任務清單中選擇‘推動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健全完善城區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整治長效機制’等議題交給相關協商議事履職小組,開展協商議事活動。”市政協副主席周桂香介紹,民生專題協商議事月活動期間,全市征集到各類議題3000多個,開展議事活動370多場次,助力解決落實問題260多個。針對一些面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難題、熱點問題,鎮村兩級報送了一批有價值的社情民意信息。
協商不是說空話,要提問題、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才能把老百姓的問題解決好。為做好協商工作,市政協按照審定的議題、規定的協商主體和程序,廣泛邀請省、市各級政協委員、機關事業人員、黨員、群眾、企業家、社會組織代表、法律工作者和鄉賢代表等參加,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聯起來”等方式開展會場協商、現場協商和網絡協商,形成會上會下廣納群言、線上線下廣泛討論的生動局面。比如,虹橋鎮“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圍繞“如何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議題,邀請部分政協委員、黨政負責人、教師代表和知名企業家參加,根據協商議事意見出臺了《支持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教育事業發展基金,參加協商的宏大特鋼、凱地置業等政協委員企業家慷慨解囊,帶動30余名愛心企業家捐贈募集資金323萬元,為推進全鎮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黃橋鎮通過部門聯席“合議”、區域共建“聯議”、黨建引領“眾議”、網格自治“商議”的“四議”模式,聯合各方力量,凝聚多方智慧,開展協商議事,累計開展各類議事活動189次,參加人數達836余人次,助力解決各類民生問題,農村改廁3665戶,整治莊河21.7公里,消除各類安全隱患1013個,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8個。
‘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討論的是我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讓老百姓當家作主,體現群眾對支持泰興發展的熱情。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很中肯,我很高興能參加協商議事,也愿意為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泰州市政協常委、泰興市政協常委葉章華說。
始于協商,終于成果轉化。“我們知道,只有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努力做到協商議事‘件件有回音,事事見實效’,才能讓我們的協商民主建設進入‘快車道’,增添‘加速度’,讓人民當家作主有更加實實在在的抓手。”周桂香說,為充分發揮政協“人才庫”、“智囊團”優勢,我市市級層面已建立知名人士數據庫,吸納金融、法律、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專業人士和精英人才300多名,按行業領域劃分為10個小組,名單下發至鄉鎮(街道)、園區與界別,各協商議事室根據議題內容,按照協商需求報對口聯系專委會邀請相關專家、名人參與,為協商議事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服務和專業內容解讀,促進基層協商“商以求同”“協以成事”。今后,我市也將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著力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在開啟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進一步發揮助發展、解民憂、聚民心、促和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助推基層治理能力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