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凱)11月10日上午,廣陵鎮北肖村黨總支副書記肖正茂來到村民蘇吉生家中,與他結算前段時間加工熱縮管的工錢,同時,給他帶來了一批需要加工的零件原料。這批原料每袋8000個,簡單加工之后,每袋成品付給32元的報酬。肖正茂告訴記者:“我們到廠家把原料拿來,送到各個低收入戶家中,做好后再收到廠里去,工資一個月一結,我們村這種對象有10戶,每個月收入平均在750元以上。”
蘇吉生是北肖村的低收入農戶,家里總共4口人,老兩口已經70多歲,兒子和媳婦均為殘疾人,結婚之后一直沒有生育,家庭生活困難。針對低收入戶增收難題,村鎮兩級動了不少腦筋。今年4月份,鎮里兩家電子加工企業急需加工一批原料,村里趕忙聯系到了企業,經過協商達成了代加工協議。“做的這些東西有人送來、有人來收,在家里簡單勞作每月可以增加收入幾百元,多的時候可以有1000多元,每個月結賬一次。”蘇吉生說。
今年以來,廣陵鎮堅持系統思維,立足因戶制宜,針對157戶收入紅色風險對象,做到摸清底數、找準對策,全面啟動“彩虹行動”,本著鼓勵“勤勞脫貧致富、養老愛幼幫困”的原則,摸索出一條扶勤、扶善、扶智、扶困相結合的脫貧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
鼓勵自力更生、勤勞致富是實現脫貧增收是有效之策。廣陵鎮推行能人幫扶,進一步筑牢脫貧攻堅“職責堤”。在該鎮廣興螃蟹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沙良承包了100多畝水塘養殖螃蟹,同時,流轉了200多畝農田種植水稻和小麥。眼下正是螃蟹上市的時節,蟹塘需要大量工人,沙良主動找到村里,找來了多名低收入農戶來合作社打工,既解決了用工難題,又增加了農戶收入。“我們在這里喂喂蟹,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個月有兩千四五的工資。”在這里打工的北肖村村民肖光國對這樣的收入很滿意。
切實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是廣陵鎮脫貧增收的務實之舉。至2020年10月,該鎮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戶均收入近28000元,比“十三五”期初戶均收入增長近88%,脫貧率持續保持100%。2019年底,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村均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廣陵鎮副鎮長鞠新濤表示:“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勤勞脫貧致富,養老愛幼幫困脫貧’的理念,進一步激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內深動力,進一步壓實鎮村扶貧干部的工作責任,全力優化和完善彩虹行動系列機制和配套措施,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