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凱)元竹衛生院新院建設項目是2018年啟動的建制鎮衛生院三年提升工程之一,眼下,醫院已經完成整體搬遷,正式投入使用。
全新的就醫環境和優質的診療服務,讓前來就診的患者贊不絕口。元竹鎮蔣堡村村民丁忠兒說:“這里條件跟以前相比好很多,我患有慢性肺炎、心肌梗塞,經常來這兒治療,醫生的服務態度也很好。”
元竹衛生院新院按照國務院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建設,總投資2050萬元,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配置床位56張,規劃設計診療、檢查、病區、行政辦公、公共衛生五大區域,新增全自動生化儀、胃鏡等醫療設備,功能科室設置比以前增加了6個,能夠滿足轄區3.8萬多人的健康需求。元竹衛生院院長王平介紹:“搬遷進來以后,整體運行情況非常好,以前查胃鏡,我們這沒有設備,要把標本送到二院去。現在我們有了設備,老百姓到這里就可以檢查,省去了往返二院和元竹衛生院的路程。”
圍繞實現全市醫療“規劃、品質、能力”三提升目標,市衛生系統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優結構,在解決醫療領域深層次問題上實現大的突破,促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次搬遷改造意味著醫療水平的又一次提升。自2018年開始,我市按照“建制鎮衛生院提升規劃”,先后完成古溪、分界、根思等7個鄉鎮衛生院門診病房樓和濱江衛生院新院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今年,我市將繼續推進張橋衛生院新院建設,實施非建制鎮衛生院醫養融合發展轉型,對上一輪提升工程建成的191個村衛生室組織回頭看,全面強化能力,夯實醫療機構網底質量。
醫療事業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作為承擔全市東部醫療服務的主要力量,市第二人民醫院自2019年1月份搬遷以來,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僅對高層次人才的安家、住房問題給予政策支持,還設立科研基金鼓勵開展臨床基礎科研工作和課題研究。醫學博士、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學科帶頭人、科教科科長、大外科副主任霍雷畢業于國家級重點臨床專科蘇州大學醫學部骨外科,主持科研項目7項,在他的引領下,一些原來看不了的病、做不了的手術,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安心治療。霍雷介紹:“目前,醫院有這么好的條件,硬件達到先進水平,我可以把擅長的關節置換手術、關節鏡手術以及關節外科的一些技術帶到黃橋老區,服務這里的老百姓。”
經過多年的發展,市二院目前在編職工762人,其中,中高級職稱占40%,引進碩士2名、博士1名,在臨床醫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效果,有效緩解了醫院高層次人才短缺的現象。近年來,市二院重點打造消化內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檢驗科、影像科等業務科室,其中兩個科室已經成為泰州市重點專科。在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的同時,該院力爭“十四五”期間創建為三級醫院,讓老百姓不出遠門就能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曹兵告訴記者,以前一些三級四級的手術沒有能力實施,現在都能夠自己獨立開展了。同時,隨著一些科研項目的立項,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市二院的飛速發展是我市醫療衛生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今年,我市緊盯群眾關切,持續強化市級醫療機構龍頭引領,穩步推進新中醫院和婦保院建設工程,婦保院年底前完成搬遷并正式運行,新中醫院具備搬遷條件。全面推進市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醫院、市中醫院創建三級乙等中醫院工作,強化專科醫院特色,叫響專科品牌,力爭三年內全市省級重點專科總數達到7至8個,泰州市級重點專科超過20個。在醫療服務水平方面,堅持量質并舉,實施基層人才培養計劃,加強以全科醫師培養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逐步擴大基層“骨干醫生”遴選計劃,大力實施“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逐步建立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的區域醫療協同平臺,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