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帥 通訊員 包萍)今年以來,我市以“推進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推進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提高”為著力點,聚力實施體育為民突破行動,提升人民群眾體育健身獲得感。
10月9日下午,在濟川街道燕瀾花園小區西邊的健身場地上,附近居民三三兩兩來到這里休閑健身。這個健身場地是我市新建成的智能二代健身路徑場地。健身器材擁有智能顯示屏,可以播放使用說明及音樂等,通過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充電,還有遮雨棚。“居民運動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知道自己的運動時長,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濟川街道張陳村黨總支副書記梅英霞說。
三年前,古溪鎮謝蕩村村委會辦公室門前還是一片荒地。為豐富村民的文體生活,村兩委會采取上爭項目加自籌資金的方式,投資120萬元左右,將荒地開辟成健身廣場。今年謝蕩村又對原來的健身廣場進行了提檔升級,新建了五人足球場和籃球場。
同樣,黃橋鎮把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作為提高農民健康素質和幸福指數的惠民工程抓緊、抓實、抓好。今年以來,黃橋鎮新增市民廣場1處、多功能運動場2處、籠式足球場(五人制)1處、村居休閑廣場11處,滿足市民體育健身需求。
今年,全市將新增城鄉健身網點80個,布設更新健身路徑80套,提檔升級農村多功能運動場10個,新建足球場6個。市文體廣旅局將策應“城建惠民”戰略,持續優化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深化農村20分鐘體育健身圈,結合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美麗村莊建設等,同步規劃建設健身活動場所,提高全市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