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國青)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我市大力推進PPP項目模式,以民間資本激發財政活力,政府與社會資本“牽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
這幾天,在育紅幼兒園文江園區,工人們正在進行工程掃尾,這個項目的投資方是中國通號集團,工程完工后,按“交鑰匙”工程交付使用。
為破解重大民生項目資金投入難題,2018年,我市與社會資本方中國通號集團簽訂了泰興智慧城市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PPP項目合同。其中計劃投資約3.5億元,新建育紅幼兒園文江園區等3所學校。項目全部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我市城區教育資源配置,方便學生就近入學。
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筆資金,為破解融資難題,我市大力推廣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社會資本這股活水,一個個重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穩步扎實推進。泰興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及生態環境提升PPP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占地160畝,建設內容包括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工程、生態環境整治工程、生態環保研究院工程等3個子項目。其中,工業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為5萬立方米/天,計劃于今年底建成調試。泰興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PPP項目副經理丁宇誠介紹:“我們這個項目面對的是化工園區所有的化工企業,我們會收集他們所有的化工污水來進行處理,最終的排放標準是達到地表Ⅳ類水。”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不斷拓寬公共服務資金投入的渠道,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實施了泰興開發區自來水廠及配套設施、七圩作業區公用碼頭、鎮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8個PPP項目,總投資約15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