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帥)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黃橋鎮干群一心,充分發揚“黃橋戰役”精神,打好脫貧致富“組合拳”。到2019年底,全鎮3597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34個經濟薄弱村全部完成脫貧目標。
日前,在黃橋敬躍波爾山羊專業合作社內,五保戶吳根泉正在羊舍內喂養山羊。前幾年,黃橋敬躍波爾山羊專業合作社進行了一次重新整合,吸收了南垈村35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加入其中,這也讓吳根泉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據了解,新增的35戶合作社成員的資金由黃橋鎮扶貧專項 “基金池”統一出資,每戶800元購買4只羊羔,托養在敬躍波爾山羊專業合作社。這種合作社加農戶的脫貧模式,不僅扶持了低收入戶,也推動了合作社加快發展壯大,實現了雙贏。
黃橋鎮祁巷村村民丁蘭芳是村里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女兒已經出嫁,家里只剩下她和老伴兩人,沒有固定收入。近年來,祁巷村鄉村旅游紅紅火火,不少村民的農家房屋成為了農家樂餐廳,丁蘭芳也把房子出租給了村里用來建設農家樂餐廳,增加全家的經濟收入。
從2010年起,祁巷村村兩委會實施“造血式”扶貧工程,引導和支持村民邁上“農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新征程,旅游業發展成為全村的特色支柱產業,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30多萬人次。2019年,祁巷村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0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4600多元。黃橋鎮祁巷村黨委書記丁雪其說:“圍繞我們的農產品來做出品牌,同時把我們過去的產業進一步提升,包括我們招商引資,大的水上樂園項目,準備五年再打造一個新的祁巷,在我們原來的經營性收入再翻一番。”
近年來,黃橋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揚“黃橋戰役”精神,在全面推進脫貧攻堅戰的進程中,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創造就業的重要抓手,抓住省級經濟開發區獲批機遇,實施億元以上項目76個,增加就業崗位3萬多個。大力發展古鎮旅游、紅色旅游、樂器文化旅游、生態休閑旅游,吸納就業5000多人。強化黃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建成“三個萬畝基地”,吸收3.2萬名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黃橋鎮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慶宏說:“我們將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促進農業園區轉型升級,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黃橋鎮堅持“靶向施策”,找準村級增收“金鑰匙”,建設落實57個村在經濟開發區的標房,實現村集體穩定的標房租金收入953.5萬元;通過盤活利用集體資產資源,增加村集體收入1041萬元;共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組織220個,增加村集體收入300萬元。
|